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晚間前往中壢區青塘園,出席「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閉幕記者會」,並觀賞「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水上劇場《水young桃源》」,鄭市長表示,「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於今日劃下句點,包括3大展場、50件作品及14場水上劇場演出,透過地方覺醒、社區參與,讓藝術與城市相會,並呈現桃園特有的埤塘、水圳等水文化;17天的展期中,創造出149萬3,951參觀人次,展現了桃園的魅力及實力。他感謝全體團隊同仁的努力,市府也會持續舉辦地景藝術節,成為桃園的重要文化品牌。
桃園升格後,市府擷取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等節慶的成功經驗,舉辦桃園地景藝術節,吸引年輕人返鄉,透過藝術家與環境藝術,讓居民參與藝術創作,帶動地方創生,並突顯在地的文化、生態,找回人與土地間最自然、親切的那份感情與記憶。
桃園地景藝術節曾於新屋永安漁港、觀音廣興社區及崙坪公園、八德埤塘公園等處舉辦,「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以「老城新藝.水young桃源」為主題,帶入「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等三大主軸,呈現「社區參與」、「在地特色」、「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等四大價值,包括「漫遊富岡」、「藝遊中壢上河圖」及「水young青塘園」等3大展區,其中漫遊富岡展區呈現老車站、老倉庫、老街、伯公岡、民生池、三連陂,以及整個客家小鎮的風景。市府在富岡配合地景藝術節的舉辦,進行環境等基礎工程改造,展現富岡這個充滿傳統特色的小鎮魅力,讓大家透過藝術,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富岡。
富岡地景開闊,市府累積先前舉辦桃園地景藝術節及桃園農業博覽會的經驗,規劃設置大型裝置藝術,並透過學校師生及社區居民的參與,讓藝術成為一種共同的庶民語言,例如富岡運動公園的《等待而憩.滿袋而歸》藝術作品,就是以舊米袋為發想設計,訴說早期富岡是個大米倉的故事。透過地景藝術節,不僅讓富岡再次熱鬧、活絡,也讓富岡人發現最美好的事物原來就在身邊。 而《藝遊中壢上河圖》展場以中壢老街溪及老城區為主軸,市府曾於老街溪畔舉辦桃園產業藝術節,利用二手材料,邀請社區、學校、新住民及在地團體等進行創作,讓老城產生新意,也讓老街溪以另一個方式展現。上河圖訴說的是庶民生活,而老街溪就是庶民結合藝術家創作的地方,每一個巧思都在訴說一件事或一個價值。
鄭市長表示,升格前,縣府推動老街溪開蓋的決策是正確的,市府在這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改造,包括:將河岸邊親水公園改造成森林公園,並改良步道及照明等設施;讓藝術品進駐,展現老街溪的生態及老中壢的人文特色;辦理各項水質淨化工程;推動機場捷運A22老街溪站的景觀改造工程,將來市府會持續推動老街溪整體營造,讓老街溪持續保有環境藝術的特色。
《水young青塘園》展場充滿許多優良作品,例如王文志《桃機一號》,將旅行、景色及感受融合在一起,適合日夜內外等不同方式體驗,而俄羅斯藝術家尼古拉‧波利斯基《渴望》和《湧泉》等2件作品也別具特色。他進一步指出,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市府辦理桃園地景藝術節,充滿在地性、國際性、現場性、互動性及參與性,並納入小旅行、美食等成為一個綜合型的活動,讓藝術與城市的相遇產生火花,打造桃園成為一座無圍牆美術館、一座沒有舞台的劇場,更是藝術家與市民們對話的一個平台。
地景藝術節的根本精神在於與在地傳統的連結,桃園具有以埤塘、水圳所建築起來的水文化傳統,因此地景藝術節的3個展場都有水文化的呈現。未來市府也將強化桃園的文化特色,例如:持續增設30個埤塘公園;規劃在青塘園旁興建桃園市立美術館,成為一個地景型的美術館;在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公園已經完工,園區內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也即將於今(107)年底完工。
今年地景藝術節作品多採用可以永久保存的材質,部分作品可原地保留,也會將部分作品尋覓適當地點後移置;富岡展場展現豐富的生命力,作品將由區公所接手安排後續;A22老街溪站即將進入通車時程,市府將研議舉辦老街溪藝術節,讓老街溪可透過藝術、生態展現更多魅力。
市府曾於青塘園舉辦2016年台灣燈會水上劇場《嬉遊桃園》,睽違2年後,再度於青塘園演出水上劇場《水young桃源》,該劇場訴說不同的背景、族群的人們匯聚在桃園,一起打拚、經歷風雨,最後看見幸福天光的故事;透過移動式水上舞台、60米大型水幕投影、LED螢幕創造虛實互動表演台,以及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師生與專業團隊精湛的特技及舞蹈表演呈現,也加入包括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及越南語等所構成的音樂,融合許多元素,展現桃園更young、更亮麗的一面。
今晚包括立法委員蔣絜安、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市府副秘書長邱俊銘、文化局長邱莊秀美、觀旅局長楊勝評、教育局長高安邦、客家局長何明光、中壢區長吳宏國、楊梅區長姚敦明均一同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