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多。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 · 帕森內特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但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很多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幾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人類在壓力狀態下,人體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優先把脂肪存儲於內臟。生活壓力導致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