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國家海洋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海洋委員會合作辦理的人魚藝術表演活動於6/6首場演出,海洋委員會莊慶達副主委也蒞臨現場,希望透過這樣的人魚藝術海廢展演,可以讓大家更能瞭解減塑以及海洋永續的觀念。
不同於一般的表演活動,人魚是屬於一種自由潛水的一種,沒有使用空氣瓶,裝備只有面鏡、配重、潛水衣及一雙修長的蛙鞋,藉由水下單蹼及身體律動在水中悠游,是一項有難度的水域運動項目。而人魚的表演又更挑戰極限,原本可以兩腳開開自由自在的活動,套上魚尾以後,因雙腳會被束縛,很容易會感到沒有安全感,不僅如此,還要在水裡擺出優雅動人的姿態,搭配現場的海劇劇場演出,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
本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請來的表演團隊,同時也是台灣人魚藝術學院創辦人,楊心元教練說,人魚其實就像是水中的美姿美儀,事前的訓練非常多,除了基礎的自由潛水,還有舞蹈、瑜珈;健身等訓練自己的核心力量與肌耐力,還要時時注意自己的從容不迫的美感,表演的時候也會透過一些冥想來讓自己達到最好的狀態。
人魚的養成非常不容易,需要非常長時間的專業訓練,除了努力也還要靠天分,每一次下水搭配動態演出大約一分多鐘,因為具有一定危險性,在每一次的演出中都會有戒護人員來協助。這次擔任戒護的唐賀群老師提到,以往在人魚練習的過程中也會有發生低氧沒有氣的情況,這時候就要趕緊做安全的處理,要想突破人魚的演出除了緊密的練習,更重要的還要克服自己的心魔,在忍耐以及放鬆當中就能在水裡悠遊自得。
隨著疫情解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推出的人魚海廢藝術表演,除了今明兩天,端午假期6/25、6/2外6,接下來7月到10月每週六均有演出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到海科館來看這場高難度且難得的極限活動。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