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於2018年6月成立,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帶著各自的關懷,期待已經活躍的臺灣公民社會,能夠加入青年的聲音。成立兩週年,於本月召開了新一屆的會員大會,並同時選舉新的理監事團隊,理事長由青民協秘書長張育萌接任,持續努力,監督青年政策、深化校園民主,並且促進青年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表示,這兩年來,協會除了政策研究,投入倡議行動之外,同時展開大量的社會溝通與青年培力工程——他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為積極的公共議題關注者,但不能夠讓城鄉差距、教育資源不均等因素,成為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的巨大阻礙。
過去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曾與全台四十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合作,推出「青年民主返鄉列車」,提升青年投票率,也曾舉辦「總統大選青年論壇」,向總統候選人們提出青年世代所共同面臨的艱困處境。過去也曾在高雄、台中,或是嘉義、宜蘭的校園中,因為培力營隊和工作坊相遇,希望除了學生權益之外,你也因此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除各式活動外,臺灣青年民主協會亦推出「青觀點」新聞,陪伴許多青年建立起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議題領域獨特的青年視角。青民協表示,因為你的堅持和陪伴,我們才走到了今天。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今天很平凡也很特別——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兩歲了。今天之後,我會跟彥廷交接,擔任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一職。張育萌提及,2014年,一群學生衝進了立法院,翻天覆地的改變了臺灣壓抑的政治環境。上大學那年,媒體說我們是「後太陽花時代」。
張育萌說,他確實離臺灣這塊土地好近,卻又好遠。太陽花讓我印象最深刻一句話曾經是「遍地開花」,現在卻是前一句「出關播種」。讓年輕化論述和青年的動員力深入校園和社區——「青年民主」不只是把兩個政治正確的詞彙拼湊在一起,而是從臺灣在地的對話中成長出未來世代的論述,讓青年的觀點成為政策的主流——而我們都仍在學習,在運動的同時對抗日常生活帶來的焦慮,同時把這份困境與矛盾重構成為可被言說的公共議題。
張育萌表示,最困難的總不是面對議題,而是面對自己的困境,讓自己化為工具,回到社區展開對話,向自己的日常生活喊話,卻同時讓生活不只剩下公共議題。我們同時必須想的要是創造什麼,卻也在想著要留下些什麼。
張育萌說,2018年夏天,在學院和街頭遇到了一群人。不得不說這群人很奇怪,二十出頭的年紀,明明每一天都被日子追著跑,卻還是溫柔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他們總是相信危崖肯定有花,相信青年的良知和理想仍能創造改變。「但總是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的下一句台詞是「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