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分享案例,25歲錢先生熱衷潛水活動,在水肺潛水訓練時,下潛與上浮造成耳脹與疼痛,使用捏鼻鼓氣法(Valsalva maneuver)無效,甚至產生耳悶、耳鳴、頭暈等症狀;35歲陳小姐近年來左耳反覆悶塞與聽力變差,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積液性中耳炎,多次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鼻咽內視鏡亦已排除掉鼻咽腫瘤與鼻竇炎所導致之積液性中耳炎;45歲李先生為商務人士,每兩三個月就要搭乘飛機出國,最近幾次在飛機起降時,出現耳朵劇痛症狀,嘗試吞口水與張嘴皆無效,耳鼻喉科就診發現耳膜與耳道紅腫充血;55歲王女士,從小就被發現聽力不好,記憶中醫師有說過耳膜塌陷,最近又因為耳朵流膿至耳鼻喉科就診,被診斷出有中耳膽脂瘤。
北榮桃分院表示,以上案例共同原因可能都是耳咽管功能障礙所導致。耳咽管是一條連接中耳到鼻咽部的管道,成人長度約3.5公分,正常靜止下是處於關閉的狀態,當我們張嘴打呵欠、吞口水、咀嚼時耳咽管會打開,此時可以平衡中耳腔與外界的壓力,緩解中耳腔因壓力快速改變所造成的耳朵悶脹不適感。很多耳科疾病,例如積液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等,皆可能與耳咽管功能長期不佳有關。
「阻塞性耳咽管功能障礙」症狀包括耳朵悶脹、疼痛、感覺聽力變差、耳鳴、甚至頭暈與頭痛等。造成阻塞性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很多,主要可能為耳咽管黏膜發炎水腫或是耳咽管開口阻塞,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鼻咽部腺樣體增生、抽煙、鼻咽癌、頭頸癌放射線治療後、甚至胃食道逆流等,都有可能造成阻塞性耳咽管功能障礙,因此需要耳科醫師專業的評估檢查。
北榮桃園分院耳鼻喉科醫師丁冠中說,針對持續原發性耳咽管功能障礙的病人,第一線可以使用類固醇鼻噴劑與口服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降低鼻咽部旁耳咽管開口黏膜的腫脹。症狀嚴重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傳統上可考慮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取代耳咽管的功能,但此方法治標不治本,中耳腔容易發炎,通氣管脫落後耳朵又持續悶塞,且反覆放置可能造成耳膜永久破損。目前新式的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則可以根本性改善耳咽管本身問題。
丁醫師說明,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是一項微創且安全的手術,在全身麻醉與內視鏡系統輔助下,經鼻腔將氣球導管從鼻咽部旁的耳咽管開口放入軟骨部,膨脹氣球導管,將耳咽管的軟骨與粘膜撐開,再將氣球導管減壓取出(圖)。依據美國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醫學會專家會議共識,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的適應症如下,其一是超過三個月持續的積液性中耳炎或耳膜塌陷、Type B或Type C的鼓室圖、及鼻咽內視鏡看到耳咽管開口周圍黏膜有黏液、水腫、紅,淋巴腺體增生等;其二是曾經因外在壓力快速改變所造成的耳朵疼痛與聽力障礙,包括搭乘飛機、潛水、或搭乘電梯快速升降等。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能迅速且有效的改善因耳咽管功能障礙導致的耳悶與疼痛,更可以解決因長期耳咽管功能不佳所延伸的耳科疾病,能減輕症狀也能預防疾病發生。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強調,出現耳悶耳脹之症狀時,千萬不要輕忽,建議儘速請耳鼻喉科醫師診治 。丁醫師現為臺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專任主治醫師,專長於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慢性中耳炎手術、膽脂瘤手術、耳內視鏡手術、外耳炎、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眩暈症之診斷與治療、突發性耳聾、耳鳴、聽力障礙、周邊型面神經麻痺之診斷與治療、小兒耳鼻喉科疾病診斷與治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