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池因換水率偏低及水質優養化造成水環境問題,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推動「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參加市府第5屆公共工程金品獎評選,引進的「除磷工法」可有效解決老街溪源頭龍潭大池優養化、藻華問題,同時運用節能及生態保育理念進行設計,榮獲第五屆公共工程金品獎設施類優等殊榮。
環保局表示,市府爭取環保署「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補助達新台幣約3.4億元,推動「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引進日本最新的多層複合濾料(MSL, Multi-soil Layering System)水質淨化系統,每日可循環處理共18,000CMD水量,處理量為全亞洲最大,上部空間打造兼具環境教育及休閒遊憩功能的水質淨化生態園區。
環保局長呂理德說,龍潭大池位於老街溪最上游,源頭水質更要把關,希望透過該工程以土壤、木炭、有機質、鐵粒和礫石等天然、無污染混合濾料層及透水層組成的「多層複合濾料水質淨化設施」系統,截流上游生活聚落的污水及動力抽取大池優氧化水體共18,000CMD,用多重生物處理工法,削減水中造成藻類增生的磷,改善水體優養化的問題,讓龍潭大池達到每周換水一次的目標。本工程為達到良好的水質處理效果,並參考日本施工過程進行交流,特別要求濾料填放之細緻度,逐層施作均採用人工方式進行,濾料層厚度誤差要求於1公分內,同時嚴格要求材料粒徑,並於逐層填放後均實際測量滲透係數,每一槽中濾料層及透水層合計14層,每層檢驗至少5次,以本工程共6槽MSL系統計算,總檢驗次數超過420次,人工施作面積約等於150個籃球場,為全亞洲最大量體之MSL系統,為確保施工品質及工程進度可兼顧,特別採用重機具結合吊桶工法加強工率,配合大量人力進行整平及壓實,以達到符合工法發源地「日本」職人精神,使濾料層及透水層交替過濾之成效完美展現,做為後續MSL水質淨化工程典範。
環保局指出,工程開發與永續兼顧,工法採用低衝擊開發系統、水質淨化設施全為地下化設施,完工後上部將作為特色環境教育公園,包含設置瞭望平台、湧泉之丘、景觀步道、生態池、造型廁所及廣場等,並融入龍潭當地文化特色,將「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老師之文學詞句巧妙的置於園區當中,整體設計也考量了生態復育價值,栽種兼具觀賞性及生態機能之樹種,如青剛櫟、楝樹、流蘇、台灣欒樹、黃槐、青楓等喬木,並設置金露花、茉莉花、紫花長穗木等誘蝶蜜源灌木來豐富當地生態,打造兼具教育、休閒、遊憩功能之環教場域,整體工程不僅有淨水功能、更提供活水與民眾親近水體空間。
環保局強調,整體工程已進入試運轉及景觀復舊階段,正式運轉啟用後每日可處理18,000噸水量,搭配四方林排水水質淨化工程每日2,500噸,大池水體每週即可循環淨化1次,充分提升龍潭大池換水率。預計110年12月底完工,遊憩品質將顯著提升,不僅僅是淨化水質系統,也是市民朋友一個優質的親水休憩環境的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