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10.7%,而安眠藥的用量更位居全球第十名,顯示有睡眠困擾的民眾往往透過安眠鎮靜藥物的使用來解決睡眠問題。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謝文菁指出,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相當複雜,要解決睡眠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更推薦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從改變想法及睡眠相關習慣著手,長期效果將更為顯著。
謝文菁說,長時間使用安眠藥物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產生心理或生理依賴,一旦沒有服用藥物,就會產生睡不著的焦慮情緒,或是需增加安眠藥物的劑量才能睡著。其實,睡眠問題很複雜,不是單靠服用安眠鎮靜藥物就能夠解決的,如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個案,一昧的增加藥物劑量,只會讓呼吸中止的問題加劇,導致個案清醒次數增加、睡眠品質更差;若是對「睡覺、睡著」有許多焦慮擔憂情緒,或是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想法,服用安眠藥物並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需透過與臨床心理師討論並建立個別化的習慣改變處方,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困擾。
謝文菁強調,心理治療中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透過填寫睡眠日誌更了解個人的睡眠型態,並學習放鬆技巧、修正睡眠不良習慣、改變對睡眠的錯誤觀念,可達到與藥物治療相同療效,且在治療結束後,治療效果持續時間優於藥物治療,也可望逐步降低安眠藥物的使用劑量。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即將於四月開辦優質好眠團體,藉由學習助眠技巧,幫助每位失眠個案早日輕鬆邁向睡眠的迷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