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286天迎戰百年大旱》紀錄桃園抗旱奇蹟 教全台面對極端氣候挑戰

109年10月15日到110年7月27日共286天,桃園遭逢百年大旱,石門水庫儲水量降到歷史最低點、僅剩7%,桃園與中央、地方團隊充分合作,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4大應變措施,加上市民、產業、農民相互體諒配合,讓桃園免於二階限水、供五停二,持續供應工業、農業、家庭用水,使製造、生產及生活所受影響降到最低,還能支援新竹每日22萬噸水源,維持竹科園區順利運轉,甚至完成桃三灌區7,174公頃農田供灌,讓農民順利耕作收成,產量更勝以往。文化局特別出版《286天迎戰百年大旱》一書,集結桃園在此次旱災中的韌性、經驗與智慧,希望能幫助台灣因應極端氣候,做好準備面臨更多挑戰。

20220506160921546 1
桃園文化局出版《286天迎戰百年大旱》一書,集結桃園在旱災中的韌性、經驗與智慧。圖:市府提供

鄭文燦今(6)日出席新書發表會時表示,桃園5年一小旱、10年一大旱,109年9月預警石門水庫缺水、10月14日進入減壓供水的黃色燈號時,讓他回想起104年的旱災經驗,因此判斷這次旱災可能是極大的危機,若沒有做好準備,恐會再次重演供五停二、工業停止生產、廠商搶水車、到處設水塔供民眾取水的狀況,因此提早開始準備抗旱,10月19日便召開第一次抗旱會議,告訴市府團隊要從開源、節流、調度、備援4個方向,運用各種方案。在抗旱的286天中,石門水庫水位從最低7%回升至70%,在110年7月27日第34次抗旱會議宣告任務終結,儲水量回到100%。抗旱期間其他縣市進入水情紅燈警示,桃園卻只有1個月進入橙燈,其餘時間都是維持黃燈,以減壓、減量供水來降低水耗,持續供應桃園工業及民生用水。

20220506160919670
桃園的抗旱經驗可提供台灣各城市做好因應極端氣候的準備。圖:市府提供

鄭文燦指出,桃園每日用水約160萬噸,抗旱期間的每日用水降至120萬噸以下,因此在110年2月,甚至有辦法支援新竹用水每日超過20萬噸、維持竹科每日14萬噸所需生產用水。若桃園節水備援無成,就算有幹管調度也無法發生效果,感謝桃園第一線的家庭用戶、學校單位、廠商及農民共同配合節水。當時市府共召開34次抗旱應變會議,每次會議都要有決議、有行動,方案確定就立即執行,包括國軍部隊五三工兵群利用石門水庫低水位時期執行清淤任務,完成20萬立方公尺淤泥清除;市府於各行政區建置備援水井28座,並協調民間60口工業井開放30%水權提供外借,地下水水權井1,380餘口,每年水權量高達1.9億噸,接近一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並全面清查盤點各類備援水井共3,130口,透過有效運用地下水、埤塘水、放流水、河川水、工地水等5大水源,降低石門水庫供水負擔。期間也北水南調水量共5,032噸,頂山腳、尖山腳2家加壓站1天最高可以提供大湳水廠40萬噸,由此可看出水資源調度的重要性,在鄭文燦擔任市長之後,包括中庄調整池、中庄攔河堰、阿姆坪防淤計畫等逐一完成,正是要確保在旱災期間,水資源可供國家統籌及彈性調度。

鄭文燦強調,台灣是島嶼國家,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水資源要妥善開發及智慧運用,其次要將水資源產業化,以便獲得最好的管理,再來要發展永續農業及綠色工業,並落實更多民生節水方案,從工業、農業、民生3方面轉型,降低水耗。近期行政院組織改造,即將成立環境部及氣候變遷署,顯見未來極端氣候是重大挑戰,桃園的抗旱經驗只是第一輪的試驗,希望未來台灣的城市防災韌性能更加提高,做好因應極端氣候的準備。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表示,桃園對抗百年大旱的歷程,是市長、市府、中央、地方所有局處及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展現很好的典範,歷次抗旱會議幾乎都由市長親自主持。而《286天迎戰百年大旱》留下很多寶貴的經驗、技術,往後若再次遭遇旱災,可當作緊急應變的參考。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表示,桃園在109年10月就果斷決定停灌部分二期農作,立刻向行政院爭取農民停灌補償,每公頃水稻14萬元的補償金額創下史上最高紀錄,範圍並擴及花卉、蔬菜等旱作作物,不只照顧農民生計,也穩定民心。到了110年雖仍無降雨,但為讓桃三灌區能夠耕作,市府、農委會和農民同心合作,採取前所未有的創新作法,以抽水機將河川水抽進埤塘作為灌溉之用,農民也全力支持維護用水秩序、錯開整田插秧期,並以最節水的乾式整田法耕作,桃三灌區原需石門水庫供應7,000多萬噸水灌溉,最後只用了1,352萬噸的水就完成耕作及收成,打下美好的一仗,寶貴經驗足以分享給各縣市政府參考。(責任編輯/黃雅蘭)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