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公布「2022世界最幸福快樂國家」評比,台灣再度蟬聯東亞第一,居住環境、經濟、醫療品質、人民友善助人的氣質等因素,是人民感受幸福的來源,值得肯定及發揚。衛福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昀玲表示,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內外兼得,除上列條件外,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富足更是關鍵,而且最重要的是「善待與關懷自己」,從提升自尊開始,減少與他人比較、學習切換情緒與角色,坦然接受內心的脆弱面,同時學著「自尋快樂」,快樂不見得要哈哈大笑,而是追求內在平靜。
劉昀玲表示,幸福感較低者不乏帶有「低自尊」的特徵,如缺乏自信、喜歡與人比較或討好他人,往往覺得「不夠完美」、「凡事理所當然」,經常無法拒絕他人,而背負過多的壓力,人際容易失去界線,感到無法掌控人生。在疫情升溫的現在,一旦確診更可能自責不已,面對身體不適的同時,也加重心理負擔。因此,學習自在的理解與接受自己是必須的。她加碼分享,民眾可以從提升自尊開始,避免過度瀏覽社群軟體所產生不必要的比較心態,把這些時間用來與自己獨處,靜心覺察,就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本質;在了解自己的本質的同時,也要看清自己人生中所扮演的諸多角色,不同角色在處理事情時出現不同反應或情緒是正常且被容許的,學著坦然接受自己的脆弱或限制,是懂得愛自己的表現;另外,人既然會自尋煩惱,也能學著自尋快樂,不需要怨天尤人、背負太多的期待與壓力,每天做一些讓自己能「回歸內在平靜」的事。
劉昀玲說,希望民眾調整原先的習慣,花點時間覺察自己,減少自我批判的頻率,練習在事件當下立即的自我關懷。想要提升幸福感,一切操之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