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桃園市海岸管理工程處舉辦的111年度許厝港濕地捕鰻漁業設施創意設計大賽,11月6日舉行隆重頒獎典禮,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施力桓、徐匯華、邱詠絜及姜新麒,在系上老師林念鞍指導下,作品「收穫鰻滿」榮獲銅質獎;而學生邱郁媚、陳擁幸、許育嘉、許哲偉之作品「海上精靈」亦獲得佳作肯定,同學們對地方景觀文化的熱衷,透過自我要求與努力,獲得亮眼成績,表現相當出色。
龍華科大表示,桃園市大園區的許厝港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出海口之沙洲濕地,為鰻魚苗的回流地,因此當地有許多鰻苗架,隨著河道淤積,捕鰻苗文化逐漸流失,造成許多鰻苗架長年閒置荒廢。為了改善海岸景觀、兼顧漁民生計及保存許厝港捕魚文化,市府結合美化公共空間並鼓勵藝術創作者進行創作設計,藉以推廣公共藝術及鼓勵民眾參與深化美學涵養,並以「守護海岸環境,新舊兼容並蓄」為主題 ,透過打造具文化特色的創意鰻苗架設計,期以藝術創作為媒介,重現消失的鰻苗文化,啟發民眾對生活場域重新認識。
龍華科大提到,榮獲銅質獎的作品「收穫鰻滿」,以海浪滔滔不絕,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形象,創造豐收滿盈的意象。團隊將許厝港的鰻魚架,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寶特瓶瓶蓋,以拼貼的方式拼湊出海浪意象,以瓶蓋為主體呼應環保精神,並透過拼貼方式,讓寶特瓶瓶蓋不再是廢棄物,提升其價值。木頭刷上藍色油漆,使整體更加活潑,另外則用壓克力顏料的方式進行彩繪,以色塊技法呈現,讓畫面看起來簡單明瞭且極具美感。
龍華科大也提到,獲得佳作的「海上精靈」,思考著早期人們在這片濕地上過度捕撈,以及海洋污染影響著生態環境,使得捕鰻魚討生活越來越不容易,捕鰻文化也因此慢慢失傳與沒落,團隊因此使用繽紛色彩,來點綴海岸景色,讓人們看見這裡曾經的印記,藉由大量海與天的藍色,讓鰻魚架融入環境,鰻魚苗架綁著彩色廢棄浮球,並畫上鰻魚苗般的眼睛,讓漲潮時,像是鰻魚浮在海上的可愛模樣,如同精靈般帶領人們重回這片溼地當初最美好的模樣。
施力桓表示,鰻魚苗架是漁民維持生計重要設施,也是人們的生活印記,希望藉由團隊的創意設計,讓這一座座有意義文化景觀成為地方特色,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來認識許厝港濕地。邱郁媚則說,在海上進行鰻魚苗架的施工,真是難得的體驗,漲潮時看見腳底下的海水,能深刻感受到漁民的辛苦與危險,也讓自己對地方創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林念鞍談到,在帶領同學競賽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有趣知識,要隨時注意天氣,要觀察風向,還要學會研究潮汐,特別是漲潮和退潮的海平面落差好幾公尺,若在漲潮時後去施工,會相當危險。此外,過程中還會遭遇到許多無法預期的突發狀況,譬如鰻魚苗架損壞、買錯材料、叫不到車等,團隊還一度想要放棄,不過,藉由夥伴的相互打氣,共同解決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豐碩的設計成果,不但是最好的學習,也藉此培養同學,獨立自主能力。
龍華科大文創系主任黃苾芬指出,此次參與競賽同學大多是一年級新生,將其所學盡情發揮並學以致用,展現出許多具體成果,不但在短時間內完成競賽並獲獎,其主動積極態度與執行力更值得肯定。黃苾芬也鼓勵同學,在大學四年求學過程,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競賽,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就與回憶,也為自己的未來職場累積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