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季來臨,與同事歡聚時不免會喝個幾杯,究竟喝多少酒才算適量?對此,精神科專科醫師陳璿丞指出,可以的話,一口都不要喝,避免加速大腦退化。
陳璿丞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酒是乙醇,其實對大腦沒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酒精在肝會代謝成乙醛,並會通過血腦障壁來抑制神經。他進一步說明,大腦前額葉是思考、計畫和抑制衝動控制的地方,但乙醛作用於前額葉,人體就會變得難以思考去形成記憶,也就是當人們宿醉時常會發生的「斷片」。陳璿丞提到,一周若攝取12至24個單位的大量酒精,就會造成神經細胞的退化。換算為啤酒約12至24罐、紅酒約3至6瓶、威士忌則是約1至3瓶的量。
此外,陳璿丞也說,若每天下班喝一罐啤酒,即一周攝取7個單位,就會讓大腦皮質的厚度下降。若現在開始減少喝酒,大約須要2至6個月的時間,大腦的皮質才會有機會從新連接回來。當人體越來越習慣攝取酒精,大腦的控制力道會即會下降。
陳璿丞進一步提到喝酒的壞處。他說,當酒精的代謝物乙醛抵達大腦時,會讓情緒管理系統出現問題,脾氣變得難以控制。若習慣喝完酒情緒有好一點,一旦沒喝時,情緒高低的落差感,會迫使人體更渴求攝取酒精。此外,酒精會影響大腦,也會讓腸子菌落出狀況,而酒精代謝物又讓肝不好。這三者之間在酒精的影響下,讓人更易引起發炎反應。
陳璿丞舉出英國研究3萬6678人的大腦影像為例,該研究發現每天喝一罐330cc的啤酒,就等同於讓大腦加速老化約2年,整體的腦容量會下降。喝得越多,大腦的白質和灰質就退化的越快,灰質又稱為皮質是大量神經元聚集的部位存在大量化學突觸或電突觸作為通信途徑;白質則控制著神經元共享的訊號,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如果以長途電話比喻灰質,白質就是將其彼此相連結的海底電纜線。當這些區域減少,就意味著,神經細胞間的溝通變得困難。
陳璿丞也提到,另一項研究是看成年人早期,在美國研究約700人的大腦影像,發現酒喝得越多的人,在大腦皮質和都有萎縮的現象。此外,紅酒常標榜白藜蘆醇可以有抗氧化,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的破壞。但在這份美國的研究中,發現發炎反應遠大於好處。且白藜蘆醇帶來好處,其實目前尚未得到證實,是造假的。
陳璿丞強調,「若有人問我,最好的酒精是一周或一天要攝取多少,我的建議是…都不要…」他也提醒,男生喝酒不會提振雄風,只會減少睪固酮。短期的確有血管擴張的功能,但長期喝下來的壞處更多。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喝酒請勿開車,桃園電子報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