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桃園文選】新年

關於新年,宋代有一詩一詞值得咀嚼,首先是大家所熟悉,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意如下:「爆竹聲送走了舊年,春風把暖意送進屠蘇酒碗裡;初升的太陽拜訪了千家萬戶,卻見每戶人家都用新春聯替換了去年的舊聯。」這種熟悉而熱鬧的場景,迄今猶在,且竟千年而不易。

 
           

 

 
           
1 11
永和山水庫位於頭份與三灣交界,波光瀲豔,水光接天,是個踏青的好地方。圖 : 陳文發攝
其次是趙長卿的(探春令):「笙歌間錯華筵啓,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細,和氣入、東風裏。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願新春已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簡譯如下:「在笙奏及歌唱交錯下,豐盛的筵席開動了!歡喜地迎接新年到來。纖纖玉手傳遞著名果、疏菜與春盤。和樂的氣氛瀰漫在春風裡。春幡、春勝等光彩奪目的迎春首飾,把少女打扮得分外妖嬈,穿的戴的也爭奇鬥豔,賽似天仙;祈願新春過後,大家都能大吉大利,萬事如意。」這種景象更加傳神地表達出宋代的新年,幾與今日無異。

 

史上最長的年假已近尾聲,由於害怕塞車,除了除夕當天從頭份市區徒步前往永和山水庫走走外,哪兒也不敢去,鎮日蜷縮於棉被裡與貓兒嬉戲,再來就是吃飯和滑手機了。頓頓是豐盛的年菜,處處是響亮的炮聲,唯一異於童年的是幾乎聽不到新年的應景歌曲,連電視節目裡也罕見播放,少了一股傳統的年味,只好從手機裡查找幾首熟悉的歡歌聊以自慰。

 

記得小時候的紅包是十元鈔票一張,吃完年夜飯後會買沖天炮及水鴛鴦來放。沖天炮是放在酒瓶或竹筒上燃放,而水鴛鴦則是放入水溝或田裡,看濺起的水花或是噴飛的泥土,就已覺到十分地快樂了!至於「新年穿新衣」在我的童年裡是未曾享有的,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小孩也很懂得審時度勢,既不吵,也不鬧。長大後,甚至為人父後,仍延續了這個傳統,過年從來不穿新衣,以倡儉風,並念前艱。

 

上了小學後,紅包漸增,會到批發行買糖果盒給鄰居抽抽樂,以賺取微薄的利潤。有抽氣球,抽現金,抽軟糖,抽魷魚絲……不一而足,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抽蜜糖地瓜,當客戶抽中「乙個」的時候,我以為甲代表一,乙代表二,因此「乙個」是兩個蜜地瓜的意思,結果損失慘重,以至於印象深刻,至今難忘。

 

到了元宵前後,會製作燈籠並手擎火把夜遊,燈籠是找一顆大蘿蔔,刳去其心,使白壁愈薄愈好,一來輕巧,二來透光性亦佳,底部插入一根長釘以為燭座,上插一根蠟燭。蘿蔔四圍鑿了多個圓孔用以洩光,上方兩端繫繩並以細竹提之。而火把則是鋸一截新鮮竹竿(濕潤而不易燃燒),節上預留十五公分開口孔洞,塞入裹足汽柴油的棉花布料,點火後炬光明照,在夜如晝,田埂上,一列逶迤如龍的移動火炬和提燈,是元宵節最為深刻的印象。

 

有一回過年,父親帶一家老小去頭份東聲戲院看電影,還為了我的身高該不該買票而爭執了一番,當時後方排著長龍,我年紀雖小,當下還是覺得十分丟臉,但以當時的家境而言,看一場電影無異於今日的全家出國,看得出父親拮据的雙手裡,仍設法擠出一些些幸福以塗滿我的童年。

 

大年初三是先父的忌日,我於是沐浴更衣,再到頂樓佛堂上香,誦唸了金剛經、心經及大悲咒各一遍,並做迴向。離家北返時,大姊送了一堆冷凍香腸,並囑咐不能在結凍情況下油煎,否則會外皮燒焦而內部未熟;要先用開水煮熟後再微煎即可,說這是先母生前的烹飪妙招,我隨口應允後也深覺有理,只是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回想起以往全家刻苦的生活情景,那段逐漸模糊的微風往事,竟無端地擰亂了平靜已久的我的心湖。

 

經過這些年,日子漸漸地改善,體悟也漸漸地增多,可勞苦的雙親卻俱已不在人世了!雖知人間有苦,但仍無法淡然;雖知這是必然,但總覺得遺憾;情走至此,能不悲傷?故而兩手空拳,寸心欲碎。曾經為此而暗自流過許多的淚水,也曾為此而更加地了解世事的無常,可如今更添一筆的卻是亂入的悵緒以及向昃的年華……。
#####
屠蘇酒:古漢族風俗,於正月初一飲屠蘇酒以避瘟疫,據傳為華陀所研。
曈曈:天將亮時由暗轉明的樣子。唐.元稹《鶯鶯傳》:「華光猶苒苒,旭日漸曈曈。」
間錯:交錯。
華筵:盛美的筵席。
幡兒勝兒:即春幡、春勝。幡是一種旗幟,勝是方勝、花勝,都是剪鏤彩帛製成各種花鳥,大的插窗前,小的戴在姑娘頭上為飾。
姑媂(音帝):宋時口語,指漂亮,精緻之意,一説指姑娘,少女。
忔(音亦)戲:宋時口語,指美好,可愛。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