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葉飄香,家家戶戶都會有粽子應景,然而,傳統粽子多以糯米、花生、五花肉、鹹蛋黃等高油脂食材製成,熱量大多偏高且缺少蔬果,造成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之攝取量不足。為了讓民眾在端午節期間既能品嚐粽子又能兼顧健康,國民健康署將粽子結合蔬果,提供民眾多款創意吃粽的選擇,除有別於單吃粽子的油膩、熱量高及腸胃不適的問題外,更可增添蔬果攝取,獲取對健康的好處,也讓端午節增添趣味,讓粽子有新的吃法。
國健署提到,研究顯示,每天攝取5份蔬果的人,與每天只吃2份蔬果的人相比,死亡風險降低13%;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降低12%、因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10%1。而依據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19歲以上國人每天蔬果攝取未達5份高達88%。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為非傳染病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足量的蔬果攝取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在端午節前夕,特別邀請主廚陳之穎,運用在地、當季蔬果,融合了法式料理前菜手法、日式茶泡飯及夏季手搖飲品等概念,設計了多款粽子創意吃法,巧妙的將異國風味和台灣味結合在一起,讓端午節吃出新意和健康。
國健署說明,第一道料理「夏季鮮蔬捲粽」,使用當季且富含膳食纖維的的筍子、絲瓜,搭配鮮蝦、美生菜、豆腐和粽子等食材,減少粽子的油膩感,足夠的膳食纖維也可避免腸胃道的不適。若將鮮蝦換成毛豆,就是一道全蔬食料理,毛豆及豆腐亦能提供優質蛋白質的來源;「焗烤番茄鑲肉粽」以番茄為盅,加入黃甜椒、毛豆、紫蘇、起司和肉粽焗烤。番茄、甜椒煮熟有助於茄紅素及β胡蘿蔔素的吸收。
國健署進一步提到,「凱撒粽沙拉」所需食材有羅曼生菜、小黃瓜丁、蘋果丁、堅果、雞肉,拌入凱撒沙拉醬、撒上粽丁。粽丁可將北部粽捏小塊,加以氣炸酥脆,取代麵包及培根;「粽子茶泡飯」將粽子與石斑魚、台灣鯛等國產漁品、各種菇類、海苔和綠茶結合在一起,營造出獨特的茶香口感,菇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和多醣體;「鹼粽QQ水果茶」以鹼粽為基底,搭配新鮮的芒果、鳳梨、蘋果、百香果和紅茶,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以水果的自然甜味取代糖,是一款清涼解暑又具有咀嚼口感的夏季飲品。
國健署提醒,民眾應掌握「分享不過量」、「搭配蔬果才均衡」、「少醬料少負擔」的吃粽小技巧,也鼓勵民眾參考創意吃法,並運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口訣和手勢,讓端午節吃粽子變得有趣、均衡又健康。另外,即日起請大家發揮創意,發想更多粽子新吃法,即日起至6月30日上傳粽子創意吃法至國健署「食在好健康」臉書,就有機會獲得好禮。從今年端午節開始,一起多蔬多果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