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聯新國際醫復健科醫師親身經驗 靠這招向背痛說再見

聯新國際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咏亮曾因照顧家人,需要攙扶與長時間彎腰幫家人按摩,導致自己下背疼痛達6個月,一開始是雙側背痛,後來疼痛還延伸至鼠蹊部及雙側大腿。經施打高濃度葡萄糖液增生治療至脊椎受傷的小面關節,意外發現一次比一次進步,經過五次的注射後,折騰了半年的疼痛就消失了。

 

圖1 陳咏亮醫師說,急性頸部僵直、急性下背痛可以透過注射補充關節液來緩解
陳咏亮曾因照顧家人,需要攙扶與長時間彎腰幫家人按摩,導致自己下背疼痛達6個月。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陳咏亮談到,「我曾經下背痛長達半年,試過運動治療、類固醇注射、復健治療皆無顯著效果,一度羞愧自己為專門處理疼痛問題的復健科醫師,居然無法處理好自己的疼痛。」他回憶道,「當時甚至痛到穿鞋襪都有困難,依照我的專科醫學受訓,做運動治療、施打類固醇、復健治療的效果都有限。曾經一度抱持與疾病和平共存,但一次轉念,自行施打高濃度葡萄糖液增生治療至脊椎受傷的小面關節,意外發現一次比一次進步,經過五次的注射後,折騰了半年的疼痛就消失了。」

 

圖2 陳咏亮醫師提醒,最重要的是好好、正確的使用身體
陳咏亮指出,一般大眾熟知的「落枕」,也可能是頸椎小面關節炎。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陳咏亮進一步提到,一項研究調查,20至29歲有57%的人曾面臨到小面關節炎的狀況,30至39歲者高達82%,60歲以上則是100%,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一生一定會碰上一次。所謂脊椎小面關節炎,民眾常常會遇到的,就是因為工作、追劇、打電動等,相同姿勢維持太久,隔天起床頸部僵硬劇痛。一般大眾熟知的「落枕」,也可能是頸椎小面關節炎;或者是跌倒、搬重物、彎腰工作、打掃等,導致下背僵直疼痛,這些都很可能是腰椎小面關節發炎的結果。

 
           

 

陳咏亮進一步指出,人的脊椎從頸椎、胸椎、腰椎到薦椎,每一節脊椎靠人體背面上下交疊處都有小面關節,它的相對面、靠人體腹面就是大家熟知的椎間盤,如果因久坐久站、姿勢不良等情況,造成椎間盤因長期受壓迫導致崩壞壓迫到脊椎神經,就是人們熟知的椎間盤突出。

 

陳咏亮說明,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是「姿勢維持一段時間後產生的神經疼痛」;而脊椎小面關節炎則是「關節疼痛」,只要關節有動作就會產生疼痛」。這兩個疾病常常會共病,所以慢性背痛的病人常合併久坐久站疼痛的椎間盤突出症狀,變換姿勢也痛的脊椎小面關節炎症狀。

 

陳咏亮提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需靠「避免久站久坐」及復健牽引治療,而脊椎小面關節疼痛,尤其是急性的症狀,可以透過增生注射補充關節液來解決。有很多急性頸部僵直、急性下背痛的病患,就診時都會表達想打消炎針,通常就是類固醇肌肉或關節注射,但是肌肉、神經及骨骼等三者是相互牽連的,關節出現問題,身體為了維持關節的穩定,神經就會發出訊號呼叫肌肉出來代償,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傳統的消炎針抑制肌肉疼痛,因為有劑量考量,無法一次施打過多肌肉,且可能造成「今天解決A部位的肌肉痛,明天就會換B部位的痛,通常要把受傷關節處周邊的肌肉都打一輪症狀才會比較緩解。」類固醇也就施打的較多,但核心問題「關節炎」還存在。

 

陳咏亮說明,脊椎小面關節炎是因為關節液流失,那就在流失的部位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或玻尿酸來補充,誘發局部的增生發炎反應來促進韌帶組織修復,大部分的急性患者在診間注射後,症狀可改善一半,馬上就可以自己行動。一般來說,注射葡萄糖水較為經濟實惠,臨床效果也很好,只要打對部位,輕傷1至2劑、嚴重一點的傷7至8劑後就能治癒了。

 

至於會不會復發?陳咏亮強調,應稱為「再次受傷」。不是打完增生針劑就變成鋼鐵人,頂多是協助回到生理狀態,一旦超過生理極限,還是會造成新的損傷。因此還是要正確地使用身體,訓練核心肌群。如果治療後,仍經常脊椎疼痛的病患,就建議轉介運動訓練復健課程,找出患者容易受傷的行為模式,並進行運動矯治。

 

最後,陳咏亮說,「原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謝這歷經半年多的痛苦,讓我親身體驗背痛病人的辛苦,而自己幫自己打針的過程,也讓我體會各種藥劑注射後的感受,可以跟病人分享,幫助他們走過疼痛的黑暗隧道。」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