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副刊/美麗的時光——《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0627副刊《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這本書有電子版,但實體書絕對值得收藏。圖:傅淑萍提供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這本書有電子版,但實體書絕對值得收藏。一方面是因它的裝幀,32開尺寸的小書,易賞讀、易攜帶,而書衣攤開即成繪有書中插畫的海報,盡是美麗的細節。另一方面,手握樹木的贈禮,不妨學作者大衛・喬治・哈斯克(David George Haskell),嗅聞這本書的氣味,自然舒坦的木質調性,書頁與指尖摩挲,感官經驗的豐富多彩,顯然永遠無法以電子閱讀器取代。

 

氣味闖入了我們的鼻腔,不請自來直鑽入心靈,無論是充滿生命力,還是緩緩降解,潮濕或乾燥,突地就勾起記憶。作者豐富的學識,知性的語言,也因而總有一股詩意的情調。彷彿明明早已散逸的氣味,脫胎換骨成為了一組記憶密碼,埋藏在被日常所折磨的神經線路之下,即使埋得再深,那些文字是召喚它重新顯影的契機,化為亮晃晃的一汪清泉,滋潤了乾涸的心上的裂紋。十三個章節,以樹木為核心,勾勒人的生活,樹與人,二者竟是如此盤根錯節。

 

一段被砍倒的白蠟樹,從新鮮的氣味逐漸衰腐,再被城市的氣味給吞噬,生態的循環指向連動的世界,面對蟲害危機,一個樹種的消失,也將連帶使得生態鏈的某個環節就此鬆脫。白橡木段被大木槌劈開切好,「每一塊木頭都是一錠陽光」,燃燒的熱能與生命的記憶緊密相連。一杯琴通寧是化為氣味的全球貿易與殖民歷史,以樹木為主體的故事路徑。無論從生態、飲食、器物還是歷史,將人類與沉默的森林、木料與果實緊密相連。

 

樹木以氣味分子溝通,傳遞信號於樹葉之間,或是釋放來與其他的昆蟲和動物溝通,人類雖無法解讀,然而潛藏的喜好、隱隱該閃避的危險,都以無形的氣味與感官的對應,記錄了人類發展的歷史,而能不經意喚起諸多情誼與想像。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看,我們難以與其他事物分割開來,正如作者所言,樹木是林中生物賴以生存的交談中心,變成書本後也為人類做相同的事。反覆翻閱這本書,它將吸附手指毛細孔的一點汗液與油脂,忽然感到內心有點激動,為了文學與樹木之間的關係,也為了樹木所建立的種種美麗連結。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本文為作者授權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