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正如火如荼於桃園盛大舉辦中,台灣館邀集北中南東14個縣市參展,其中雲林縣展區以詔安獨特的客家文化和令人垂涎的飲食為焦點,成為博覽會中的一大亮點,邀請大家一同欣賞這場味蕾與文化的盛宴。
桃園市新聞處表示,雲林展區以「覓覓詔安—百年釀造的神秘詔安風味」為主題,從雲林的土地、農業、作物出發,連結到詔安客的文化與飲食,再現客家適應在地的文化釀造,細緻地呈現詔安的獨特客家文化。雲林展區以客家食堂為策展概念,讓參觀者感受到,從土地到餐桌,其實是風土、技藝攜手人情的智慧,不僅呈現了食材的保存方法,還以詔安客語介紹蔬果、食材,以及如何運用這些醃漬食材舉辦一場客家家宴,同時重新定義客家飲食當代的滋味。
新聞處提到,雲林縣總⼈⼝數為約為67萬6873人,設籍客家⼈⼝數約為 5萬7,512⼈,以來⾃福建詔安縣客家⼈居多,渡海來台拓墾已有300餘年,而雲林客語腔調使⽤比例以詔安腔最多,全國客家人也僅有1.6%⼈使⽤詔安客語,其中又以雲林縣占比最高;有別於其他拓墾山區的客家族群,紹安客來台便拓墾平原,以西螺、二崙、崙背為主,憑藉客家精神,胼手胝足開闢良田,為雲林縣打下農業大縣根基。
新聞處表示,雲林紹安客從食材取得到延長食物的生命,皆不浪費食材,善用自然力保存,而曬乾與醃漬便是以自然力保存食物的方式,而醃漬一直以來都是客家飲食概念與文化核心,甚至因風土環境條件的不同,每戶人家都自有一套醃漬哲理。每到盛產蔬菜瓜果季節,紹安客會將多餘或是次級產物醃漬,其中洋香瓜漬物,便是雲林紹安客獨特的風味。隱於其中的獨特,不僅是佐菜,更是料理中重要調味引味的關鍵,讓滋味更有層次,如同紹安客長年隱密在雲林之中。
新聞處指出,雲林展區最有看頭的展品,莫過於是一台原用來載送蔬果的西螺電動運輸車被開進展場,裝載著許多寫上詔安客語拼音的蔬果紙箱,成為現場最為吸睛的蔬果市場裝置藝術,其中介紹許多可醃漬的農作物,包括菜豆、菜頭、高麗菜、洋香瓜、蒜頭、南瓜等;另外還有「號客選品」展區,展示許多雲林縣的青年品牌與在地特色選物,都讓人非常想買回家。
此外,新聞處提及,「食物設計互動圓桌」 更是盡顯詔安客家智慧,讓人從客家醃製出發,深入認識雲林詔安的客家傳統料理。圓桌設計為三個層次的同心圓,第一圈介紹發酵、蔭漬、曬乾、淺漬等醃漬技術,第二圈則實體呈現特色瓜果漬,包括發酵高麗菜、高麗菜乾、蔭洋香瓜、蘿蔔乾、菜豆乾、蔭蘿蔔、淺漬南瓜等;第三圈則是告訴大家,用這些醃漬物可以做出哪些美味,包括高麗菜乾排骨湯、菜豆粥、蘿蔔乾雞湯、蔭洋香瓜炊肉餅、蔭蘿蔔燉豬腳等,非常精彩且美味。
新聞處提到,最後壓軸的客家家宴更是令人驚豔,入口處的「在地傳統客家菜 v.s 現代演繹客家料理」並列的亮眼菜單,更是吸引絡繹不絕的民眾爭相拍照。菜單共有八道料理,皆以客家醃製食材為核心,呈現出傳統與現代2種不同的料理,例如菜單主食是「菜豆鹹粥v.s 菜豆義式燉飯」、主菜則是「蔭蘿蔔燉豬腳v.s蔭蘿蔔紅酒燉豬尾」,透過傳統與現代並陳方式,獨具創意,也看到傳統客家料理重新詮釋的新滋味。
新聞處表示,走入客家家宴現場,則可以看到以平板螢幕所構成的餐桌,透過影音展現這八道料理的烹調手法,這是一場獨特的紹安客家宴,也是從阿嬤餐桌料理到當代創意料理的過程,透過影像,眼前彷彿可感受到料理的香氣、質地、口感、情感,讓視覺感官品嚐一場盛宴,享受不同視野的客家醃漬文化。
新聞處亦提及,在雲林展區,客家文化的薪傳也呈現得生動有趣,因客家文化復興運動,長期被社會同化的詔安客逐漸受到關注,其中詔安三寶:武術、開嘴獅、布袋戲,更讓整體台灣客家文化在匯聚整合後,交會出深厚豐醇的文化底蘊。
新聞處進一步介紹,武術上,「⻄螺七嵌」由張廖姓祖先號召結合的宗族組織,主為共同防禦外敵,防衛村庄安全,同時也彰顯出客家人凝聚團結的文化特色。而「武館」為當時主要的堡壘,主分振興社、勤習堂、金獅連陣武館、振興館四大流派,現下習武已是強健身體的轉化,也是詔安客傳承的文化。開嘴獅與武術是相互連帶關係,不同的門派有著不同的舞獅文化。而武館,不僅有著武術文化,也有獅陣表演。現今開口獅主在祭神祭典表演助興,也是詔安客家最具特色的⺠俗文化。
此外,新聞處提到,「隆興閣」不僅是雲林主要布袋戲班之一,也是詔安客的重要文化,其中團長廖昭堂以詔安客語編撰劇本,打造全台首創「詔安客布袋戲」,其中「五爪金鷹」為隆興閣著名代表作,共一百集故事,有如武俠連環小說,扣人心弦而迷人,豐富了台灣布袋戲文化的底蘊。
新聞處補充,世客博於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盛大舉行,共規劃世界館及台灣館2大主展館,還有8大副展館、17個衛星展館;其中台灣館位在中壢青埔領航北路一段99號,周一至周四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周五至周日則是從上午10時開放至晚上9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