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跌倒的原因相當多,除了身體功能下降(例如:視力模糊、肌力、平衡感變差)、合併其他急慢性疾病、不合身的衣服穿著與居家環境不良之外,跌倒也和日常服用的藥物相關。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藥師梁肇瑛提醒,若藥物會產生頭暈、姿勢性低血壓、視力糢糊、注意力下降、失去平衡、動作遲鈍、虛弱無力、鎮靜、嗜睡副作用,都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常見的容易引起跌倒藥物種類有心血管用藥(例如:降血壓藥、抗心律不整藥物和利尿劑)、降血糖藥、鎮靜安眠藥、精神科用藥、抗憂鬱藥、抗癲癇藥、肌肉鬆弛藥、抗過敏藥(例如:感冒藥)、鴉片類止痛藥、眼藥水或眼藥膏以及抗膽鹼藥物等。除了上述種類的藥物,若本身不只一種慢性疾病,需合併使用數種藥物治療,就更容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導致跌倒機率增加。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王智弘表示,為避免因藥物造成跌倒事件發生,應了解自己及家中長輩目前使用的藥物,可由藥袋上的說明得知藥物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盡量固定由同一位醫師統合用藥,若到不同醫院看病,要記得告訴醫師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及健康食品,避免重複用藥或藥物交互作用。也不要隨意自行停藥、更改藥量、服藥次數、購買成分或來路不明藥品或聽別人介紹吃別人的藥物,遇有用藥問題記得先請教醫師或藥師,才能避免陷入跌倒的危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