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椎間盤突出使大小腿痠麻 選擇脊椎微創內視鏡治療快速又安全

男性50歲,最近3個月開始下背痛,加上左邊下肢痠麻,吃了止痛藥跟復健幾個月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而且痠麻的下肢造成行走不便,有許多次都差點跌倒。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是第四、第五節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左側神經。醫師與病人討論之後,決定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手術後病人感覺痠麻的下肢有所改善,並且在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術後3個月回診時,病人表示已經可以正常走路,也沒疼痛跟痠麻。

核磁共振檢查為椎間盤突出壓迫左側神經(陳宇聖醫師提供).png

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指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會在一生中遭遇椎間盤突出,最常在30~50歲的族群中發生。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

人體有五節的腰椎及一節的薦椎,椎體之間會有椎間盤,每個椎間盤都可能發生突出,不過最常見的突出發生在第四與第五節腰椎之間,或是第五腰椎與薦椎之間。椎間盤突出時,容易壓迫到周邊的脊隨與脊隨所分出的神經根,造成下肢的痠麻,這就是大家所俗稱的「坐骨神經痛」。神經壓迫嚴重時,也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是如此,應該要儘速就醫。

 
           

健康椎間盤及椎間盤突出之區別(陳宇聖醫師提供).png

椎間盤突出治療時機

陳宇聖表示,由於90%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會在3到6個月內消退,目前的第一線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及復健。當症狀在進行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症狀難以忍受,就會考慮進行介入治療。統計發現,跟6個月內介入治療的人比起來,拖延超過6個月才進行介入治療的人麻痛症狀的進步會比較少,所以病患應當密切的關注及追蹤。

椎間盤突出治療選擇

介入治療的常見選擇目前有脊椎硬膜外注射、微創內視鏡手術。硬膜外注射是用麻醉藥物、類固醇針對被壓迫的神經根進行注射。過程中會搭配X光讓醫師能定位神經的位置進行注射。

內視鏡手術則是在下背開一公分左右傷口,使用內視鏡在椎體之間作業,切除突出的椎間盤讓被壓迫的神經獲得減壓。

脊椎硬膜外注射(陳宇聖醫師提供).png脊椎硬膜外注射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陳宇聖醫師提供).png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

依照突出的位置決定治療方式

目前臨床上脊椎硬膜外注射與脊椎內視鏡手術都是很常見的治療方式也有各自的優勢。脊椎硬膜注射是局部麻醉的處置,在旁側型椎間盤突出可以迅速改善症狀,不會切除任何壓迫組織,所以風險相對於手術也較小。內視鏡手術適用在中央型及旁側型的椎間盤突出,雖然要全身麻醉,但是可以切除壓迫神經的組織。

調整生活避免復發

陳宇聖也要提醒大家,由於椎間盤突出的成因和病患的生活型態高度相關,醫學統計在8年之內復發率仍約有10%。要避免復發除了減少吸菸之外,在進行劇烈運動或是負重時最好穿著護腰。近年科技進步,許多患者都能在注射或是手術療後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不良的姿勢和靜態的生活型態仍然是一大隱憂。要改善這些風險就要調整站與坐姿,避免久坐不動,從事運動改善脊椎周邊的核心肌力。


更多《獨家報導》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