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一名王伯伯日前因左側肢體無力、說話口齒不清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治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評估後發現病人有吞嚥困難情形給予放置鼻胃管,住院期間腦中風團隊積極協助王伯伯介入語言復健治療,語言治療師藉由改變食物的濃度和質地、進食的姿勢、教導吞嚥的技巧和手法,及配合溫度刺激等方法,來改善病人的吞嚥能力,並於復健期間順利的移除鼻胃管,腦中風個管師也持續追蹤關心病人,鼻胃管移除後三個月內沒有發生嗆咳的情形。
部桃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表示,急性腦中風病人的併發症中,除了肢體無力之外,吞嚥困難也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吞嚥困難的病人在進食的過程中容易引起嗆咳,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在醫師的評估下會先協助放置鼻胃管,待病人渡過急性期時,再依病人狀況執行復健,評估是否能訓練移除鼻胃管。
部桃神經內科主任劉家榛提到,雖然使用鼻胃管進食可以降低病人嗆咳的發生率,但長期放置鼻胃管除了病人外觀上的問題外,也可能導致許多潛在的併發症,如黏膜損傷潰瘍、胃食道逆流及吸入性肺炎等問題,而這些併發症可能更進一步影響中風病患的預後,所以及早執行吞嚥評估、介入語言復健治療,也是腦中風復健中重要的一環。
部桃提及,該院腦中風照護團隊積極參與醫療品質改善活動,提升腦中風病人鼻胃管移除率成效良好,並於今年台灣神經學學會海報成果發表。腦中風團隊提醒民眾,為預防中風病人因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放置鼻胃管是常見的處置,但協助病人執行語言復健及吞嚥訓練,也是重要的課題之一。藉由腦中風團隊的照護及家屬病人的配合,及早協助病人移除鼻胃管,提升病人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