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部桃醫打破迷思 癌症患者不再抗拒化療

40歲陳先生與57歲王先生先後因診斷大腸癌而接受了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復原狀況良好,手術後的病理報告顯示兩位患者皆是大腸癌第三期,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主治醫師予以病情解釋後,皆建議兩位患者在手術後,須接受化學治療的療程。不過,兩名患者自行上網查閱了化療相關訊息後,不約而同向醫療團隊提出只想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的治療,不願意選擇針劑的化療,經由團隊溝通了解才知患者對於化療的理解有很大的落差。

醫師和醫療照護人員會針對患者的健康狀況,給予合適的緩解治療方法。圖:部桃提供

部桃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任致遠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化療是否必須,一般會依據診斷或手術後的病理組織分期而有不同的評估。目前的治療的原則為第零期原位癌,或是第一期因為手術後預後都不錯,並不需要做化療,所以患者只需定期追蹤檢查。而第二期的大腸直腸癌,雖無淋巴腺轉移或幾僅少數幾顆淋巴有轉移現象,但復發率增加不少,患者在手術切除後再給予輔助性化療則可減少復發機會。一般由醫師進行評估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第三期大腸直腸癌,就是病理化驗時發現有了淋巴腺轉移,在手術後給予化療對於患者的預後有相當的好處及延長其存活率,第四期大腸癌,則因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例如肝臟、肺臟、骨頭等,治療上比較複雜。如果可以開刀切除,會盡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或者先用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等,先縮小腫瘤後續再開刀去切除腫瘤。

任致遠指出,化療是透過使用藥物對抗癌症的方法,藥物可以透過靜脈進入到體內,然後再進入血液輸送至全身。化療的時機及治療方針則會因病人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一樣,手術後再安排化療的療程,則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為主。

部桃外科專科護理師董梅芳提到,由於大多數的民眾對於化療仍停留在過去的嚴重副作用的印象,因此第一反應就是排斥接受化療的療程。其實大腸直腸癌是少數治癒率高的癌症,對化療的反應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大部分的藥物並不會造成掉髮,也不會有嚴重的噁心、嘔吐或口腔潰瘍等,甚至現在更有化療前的輔助性藥物可以減緩許多因接受化療副作用所帶來的不適感。一般來說大腸癌的化療副作用屬較為輕度,不舒服的症狀也只會持續幾天,醫師和醫療照護人員會針對患者的健康狀況,給予合適的緩解治療方法,再搭配飲食和生活型態調整,多數病人都能如期完成治療。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