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有片】全台唯一智發會!吳肇銘推動數位孿生計畫 打造虛擬桃園

桃園市政府「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是今年新成立的機關,也是全台各縣市中唯一獨有,《桃園電子報》專訪了主任委員吳肇銘,他說明當初市長張善政合併資訊科技局與研考會兩個機關成立這委員會的想法,吳肇銘也就智發會在智慧城市概念下,統合各機關資料建構桃園市數位孿生計畫。

a man sitting at a table with a cup and papers
吳肇銘說明當初市長張善政合併資訊科技局與研考會兩個機關成立這委員會的想法。圖:陳儒賢攝

吳肇銘首先說明智發會的成立過程,他表示,市長張善政擔任過行政院長他知道一些業務像資訊科技,是一個整體性的不是各機關單打獨鬥各弄各的,所以希望有一個機關能與其它機關做一個一致性的協調,所以成立智發委員會跨局處把一些資料做一個對應整合,來推動整個市政的建設,今年一月一日市長把原來的研考會和資訊科技局合併成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那時有考慮是不是要叫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這名詞或許大家比較熟悉,但考量到桃園的風貌有比較城市的地方,也有比較鄉鎮的態樣,其實科技沒有要把每個地方都變成相對較緊張的都市形態,像新屋、復興、大溪都有一些很好的人文、文化和綠地,科技應用是要讓好的地方更好,我們沒有要讓每個地方都充滿都市的緊湊感,所以才定位成城鄉發展委員會,用整個市府的力量來建設桃園。這委員會的概念與中央機關的委員會有些不同,中央的委員會是由會中各委員以共識決來執行各項決議,地方則是以主委首長制來協調各機關,共同完成重要的施政方針。

20231229170155838
桃園市政府「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是今年新成立的機關,也是全台各縣市中唯一獨有。圖:智發會提供

吳肇銘進一步說明智發會的工作重點,過往大家會把一些基礎的資訊服務歸給資科局,現在科技應用市長認為是一體的,比較重視如何跨機關結合,如水務局需要工務局地下管溝的資料,各機關間難免會有本位主義,取得上會有困擾,現在有智發會就會扮演協調的角色,讓大家知道資料要共享,智發會建立資料共享平台,以及流程的整合,如最近在推動的一指通,內容大都是流程的介紹,現在希望以一條龍的服務把各個階段都整合起來,過去辦理一個業務,繳費要到財政局或銀行、郵局,流程整合後民眾就無需四處跑。

20230919184634340
市長張善政希望有一個機關能與其它機關做一個一致性的協調,所以成立智發委員會跨局處把一些資料做一個對應整合。圖:智發會提供

吳肇銘表示,智發會最近在推動的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架構的是資訊的整合、平台的建立、應用的整合,以前是各機關各自獨立各自做,彼此要資料也不容易,現在透過平台整合,例如在圖台的整合上,過去大家可能就形式上交一點東西上來,真的要資料時又不是那麼容易,地政局有地政的圖,都發局有都發的,現在在資料整合平台上是把地政的底圖鋪好後,都發的圖要疊上來,民政局鄰里的資料也要套上來,才有辦法實現市長數位孿生的計畫,數位孿生就是要實體跟數位要完全一樣的,資料圖台不全部整合是無法做到的。

住發處圖資倉儲管理系統
都發局在社宅方向先開始做,漸漸發現數位化的問題。圖:翻攝自住發處圖資倉儲管理系統

吳肇銘表示,當然過程中發現各局處的圖沒有數位化,因此推動建築資訊模型概念,這是都發局在社宅方向先開始做,漸漸發現數位化的問題,於是在民眾建照申請時要求要繳交數位圖檔,民政局過去是以里為整理單位,最近完成全國首創鄰的資料整理,鄰的人口資料、範圍地圖化、數位化後,到時候就可呈現在圖台上,最終目標是數位孿生,現在缺什麼資料就把他補上來,或許一開始沒有那麼齊全,這在市長帶領下大家都在努力中。

吳肇銘表示,數位孿生的工程相當浩大,也相當辛苦,就像穿著西裝改西裝,而且不只是改西裝而已,缺了帽子要加上來、缺了圍巾也要補上。執行後也發現資料品質的問題,以前都是機關內部使用,跨機關後會有不適用或錯誤的問題,因此,要各機關把錯誤改正,也寫了相對應程式自動檢正錯誤。其中遇到的困擾是,整合不容易,如民政局資料中對性別是寫男、女,在區公所性別顯示是阿拉伯數字1、2,這就必須修改達成一致資料才能用。除了地面上的資料外,地下的資料也在建立,市府自己的管溝、下水道資料圖檔已在建立,除此之外還有台電、台水、天然瓦斯管的資料也要整合進來,這部分也在談,避免以後施工時圖本資料不足。

其它局處的智慧應用上,吳肇銘說,環保局在很多應用上發展的很快,如工廠排煙的偵測就用了對應的工具,偵測後對接自己的管理系統並運用AI模型辨識,這種偵測辨識並非就依此來開罰單,而是以此做迅速應變,不若以往要經過一段時間,都已經臭到旁邊民眾都受不了才會接獲通報去看,那時可能已經煙消雲散難以查到,現在大家不怕麻煩,只要偵測到人就會去看及時處理,這也有一個良性循環,廠商一旦知道附近有偵測系統就會更謹慎,河川防治上也是,靜桃專案的噪音偵測取締也是,環保局在這方面運用的不錯,大家戲稱環保局現在有電子眼、電子鼻、電子耳,當然還是會有人質疑AI的可信度,不過這是輔助工具並非開罰的檢測依據。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