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復興區面積占桃園三分之一,是桃園最大行政區,境內農產有知名的水蜜桃及甜柿,山地觀光資源豐富,區長為民選,現任區長蘇佐璽去(112)年10月補選上,是復興區新一代政治人物,《桃園電子報》特別專訪蘇佐璽,暢談復興區的未來規畫。他提到,市府政策執行上在復興有彈性,才能讓政策美意傳達到原鄉部落。從老師、校長到區長,蘇佐璽也談及自己長期在教育界,轉而從政的想法。
蘇佐璽說明,他當校長多年,除第一任介壽國中在原鄉外,第二任桃園區文昌國中、第三任八德區大成國中,後面這兩任都在市區,也獲得家長不錯評價,這些歷練讓他覺得應該有能力回鄉服務,從小在復興區長大的他,也希望在還有能力和體力的時候為故鄉投注一些心力。
蘇佐璽去年10月補選上到現在將近一年,當初的政見及規畫執行如何?蘇佐璽表示,原鄉觀光是重點,因為復興區有好山好水,當初希望透過公所,善用市府及中央的資源,讓觀光做的更有制度化和體系化。再來,復興區的農民占大多數,務農人口多,所以希望農業能企業化、有好的行銷。當然,如何讓年輕人願意回鄉投注心力經營,也是很重要的。
在青年回鄉方面,蘇佐璽說明,這是他的政見主軸之一,重點是要如何吸引年輕人,要有經濟上誘因,如果能把觀光跟農業產業做好的話,就能提供一些條件。去年公所提出「青年圓夢計畫」,提供課程讓年輕人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不管農業也好、文化藝術也好,也教導如何行銷、宣傳。有幾十人參加,最後選了3個人,一位是在三光種椴木菇的百大青農張靖偉,還有在中山種有機蔬菜的廖怡能,前山羅馬線作咖啡的陳耑妤,三個不同產業,公所各提供12萬元幫他們做募資平台,讓他們學習怎麼樣推銷自己、募資,達到各自設定的目標,其中還請了福爾摩沙基金會協助,目前公所已經幫他們達到事業第一階段目標。今年公所也舉辦一日參訪,帶領青年參觀大溪、台北市陽明山的農莊,看看同樣都是青年回鄉的案例,參考別人是如何成功的。接著辦了兩次座談,分別對青農及其它產業,市府也很幫忙,農業局、青年局都有派人參與,讓青年知道如何善用政府資源來創業。蘇佐璽透露,明年公所會把青年專責單位成立起來,初步命名為「青年文化觀光所」,希望以此專業平台幫助青年與公所接軌。
復興區近年在推廣咖啡農莊,種植咖啡面積也在逐步增加。復興適合種咖啡嗎?蘇佐璽說,復興區的咖啡與中南部不太一樣,緯度比較北、海拔也較高,咖啡採收期較少,但是生長期長,所以果實質地比較密實。上次做咖啡評鑑時,請嘉義農改場專家來看了之後,專家認為復興的咖啡在全國有排名在前的實力。今年公所舉辦咖啡推廣活動,前三名中有兩家送國際評鑑,獲CQI 80以上的高分,非常不容易。公所去年也為咖啡農安排一些課程,如田間管理、烘豆等,有20幾位拿到證照,其中「青年圓夢計畫」的陳耑妤是拿到國際證照。蘇佐璽認為,咖啡是現在所有農產品中飲食人口最多的,因此也希望讓復興區咖啡成為台灣咖啡產業中重要的一環,想做到不管是國內、國外朋友,都能知道台灣北部復興區有很好的咖啡。
其它農產品部分,蘇佐璽表示,復興區的水蜜桃已有一定的品牌,今年因為暖冬的關係,產量少了一、二成。甜柿也是相當有名,如不預先訂購可能都不太容易買得到。但務農畢竟還是要靠天吃飯,如果遇上一個突來的颱風,農民可能一年的努力都要損失,所以多元化的發展,是公所努力協助的方向。
復興區有許多好的山地風光,而一般民眾上山旅遊,住宿的需求也相當大,尤其是近年來上山露營風氣大增,但露營地合法化的進展似乎沒有那麼順利。蘇佐璽說,復興區目前有一百多家露營業者,大家都很努力想要合法化,中央有一個管理要點,裡面有一些規範在現實上滿困難達到,目前只有兩家合法,公所一方面幫業者完成合法程序,另方面也期待法規是否可以做一些彈性的修訂。比如說規範中有設施面積比例大小規定,有些業者土地內有大樹和林地,如果要符合比例,就可能要砍伐這些林木,對環境其實是不好的。最近公所與全國露營協會辦了座談會,一方面探討管理要點內容外,另方面也希望大家提出哪些政策可以幫到露營業者的忙。其實兩任市長和市府局處都很支持,也都盡量在幫大家。
蘇佐璽表示,復興區很適合發展露營產業,車程不長,民眾花一些時間就可享受到山地風光,山上氣候比較涼爽,露營花費又比一般旅宿節省,而且重要的是,露營地極可能會成為青年回鄉發展事業的第一桶金。
另外,在民宿方面,蘇佐璽提到,復興區民宿也非常多,在管理上市府也是很幫忙,只要結構鑑定安全,雖然沒有使用執照、建築執照,也盡量輔導合法化。
在觀光旅遊交通規畫和基礎建設上,公所也逐一在做改進。蘇佐璽表示,角板山假日活動時交通量大,要蓋停車場有許多土地上的問題要解決,而且所費不貲,因此市府協助利用介壽國中操場改建為假日停車場,可提供約160個車位,再安排接駁車到角板山,屆時梅花季就不會塞車。再來,今年在駁坎和一些公共造產上,有做一些泰雅文化的彩繪,由在地藝術家把泰雅的故事放在牆面上,旁邊也會有QR碼,民眾只要用手機掃,就可以了解到牆面展現的故事內容,公所會一個個部落建置起來。此外,農產行銷與觀光結合也是一直都在做的,水蜜桃、綠竹筍等都有系列活動。
復興區有台7縣貫穿往宜蘭,但有些地方道路路幅較小,往各部落的支線道路也不大,在復興的交通方面,蘇佐璽說,復興區地廣,從三民到最遠的華陵,再進去新興部落、卡拉部落,都很深入山區。羅馬線到中山,地域非常大,交通路線建置時會比其他縣市困難,公所朝幾個面向處理,如農路的改善、開通幸福巴士,讓遊客或居民都能方便利用。但這些還不夠,交通部現在有一個偏鄉交通運輸的計畫,讓在偏鄉擁有車輛的民眾透過課程訓練,可以載客、攬貨,這課程除了交通知識外,還有居服訓練,可以做簡單的照護急救等,這樣老人家要看病就可以比較方便,農產品運輸也會較便捷。這些車輛下山後,回程時還可將比較送不到的部落郵件帶回,公所目前在爭取中。現階段推動的是讓在地人經營多元計程車,不過受訓過20多人,真正有在經營的只有1、2位,成效並不好。
蘇佐璽說,山上的交通運輸沒有平地那麼方便,公車只跑主線道,支線現在有幸福公車,但每天只有1、2班,如果自己沒有車,要下山一趟,去學校或其他部落,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多功能的運輸是比較可行的,無論是老人就醫、小孩上下學、貨物流通都會有助益。
在原鄉醫療方面,蘇佐璽表示,市府成立了14照護據點,也與多家醫院合作推動遠距醫療,讓衛生所沒有的診別,民眾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看診,然後就在衛生所拿藥,並導入AI判讀增加準確度,復興區的洗腎中心終於即將在今年9月成立,設在復興的中間點羅浮。過去離復興最近的洗腎地點在大溪,洗腎的長輩最遠在上巴稜,到大溪真的很遠。遠距醫療、洗腎中心,加上衛生所原本就有的巡迴醫療,會讓復興民眾醫療照顧愈趨完整。目前市府在考量是否要再復興區設置市立醫院據點,其中可能會有急診的設置,讓民眾在需要緊急醫療時能就近獲得。
蘇佐璽表示,現在醫療照護據點也有類似功能,雖然不是很完全,但還是發揮了相當功效。他談到,自己住在三光高地的大嫂,幾個月前務農時被毒蛇咬,很快到下巴稜的醫療據點打了血清,再很快後送到山下醫院,如果沒有中間的醫療據點,可能性命都會堪憂。
蘇佐璽提到,其實無論是中央或市府,對復興照顧越來越全面,如市府婦幼局的行動親子車特別開到復興,迴響就非常好,這輛車不只到學校,教會、民宅、公所,只要有小朋友的地方車就會停,由老師帶著小朋友玩遊戲、閱讀,這給孩子很大的影響。另外,婦幼局的好孕專車,原本規定是每趟只能補助250元,但這對區域廣大的復興區根本不實用,因此放寬,不限制一趟只補助250元。再者,山上營業的計程車非常少,必須彈性與計程車協會合作,如此孕婦才能真正用到這優惠。今年公所還要與婦幼局合作增設公托與公幼,讓復興的婦女能安心外出工作。
復興區公所也在嘗試推動設置生質能電廠,觀音的生質能電廠引起地方爭議,復興區的做法為何?蘇佐璽說明,現在有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規畫,復興區面臨電力不穩定問題,台電雖然很努力也撥了一些經費改善,但現況是復興區跳電情形還是非常多,如果生質電廠能成立的話可以解決這問題,初步想法是利用廢竹材、廢木材、廢農材再生利用,過去是只能放在現地堆置,也不敢去燒,若能做成生質發電的原料可一舉數得,尤其一個風災或雨災,會流下來很多廢木材,而且倒下來的樹一堆,這些都是很好的生質能材料。此外,復興區的竹子非常有名,像日本劍道的竹劍,大家都知道是竹山做的,但竹子幾乎都是從復興運過去,這些竹子裁下的竹頭、竹尾廢料,還有綠竹筍的竹皮,高麗菜外觀大葉片,都是生質能材料的來源。
在北橫國家風景區推動上,蘇佐璽提到,目前全國有13個國家風景區,每年可從觀光署的機場服務費中獲得6、70億的經費,北橫有山、有水,絕對有成為國家風景區的實力,復興區民眾也很支持,這也是從上屆市長就在努力的地方,現任市長張善政也多次表達爭取,希望近期能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