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副刊/華彩豔麗的嘉年華會——台北藝術週

沒想到這展覽已經持續31年,規模年年擴張,來自130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及文化部徵選的八位年齡在35歲以下的藝術家,以繽紛創想的作品將世貿一館佈置成華彩豔麗的嘉年華會。

雖然作畫的基底材不外乎紙張、畫布、木板,但經過巧思設計的運用,出現報紙漿壓成灰褐色紙板,勾勒出工筆畫鑲金邊的鳳凰、花鳥,這是年輕藝術家由消波塊雕塑轉型的嘗試,從小幅作品銷售一空,可見是成功的開始。

韓國藝術家將古書捲成細軸,藉由深淺排列成環環圓圈,名之為「聲波」,其價百萬,全靠創想和精密計算的排列。但當你盯著看時,這柔軟而清澈,渾厚而有力的聲波,竟有股捲入黑洞、被地心引力吸走的感覺。另一幅作品是將紙張深淺壓成楊柳葉狀,藍灰、粉白、棕褐叢叢簇簇,名為「森林之風」,秀氣而溫柔,如綿延不絕如絲縷的線條揚起的表情。

G366tr6
韓國藝術家鄭斗和 「聲波」。圖:陳嘉英提供

相較於素樸極簡的是炫色的複合媒材,或率性撕下紙箱為底,在變色龍造型上噴顯眼的漆色,與鮮豔的桃紅、搶眼的黃、霸氣的紅、無辜的綠、沉默的土黃、夏天早晨的藍融為一體,既運用變色龍隨環境變化的隱身術,體色傳遞情緒意念溝通的身體語言,且凸顯其透過反射波長改變色調的機制。年輕日本藝術家邊現身解說,邊示意如吸鐵的變色龍,可隨機黏貼在紙箱暗藏的位置,與畫作介紹紙片上「總有一天世界會認識我」這句話對讀,似乎可看出她對色彩變化的熱情,和擁抱機會努力表現想法的天真。

日本、韓國作家不乏繃畫布為方型、長型,形塑出一系列如明信片式的圖框,件件小巧玲瓏,色彩夢幻迷濛,可連綴成一牆風景,亦可雙雙並蒂為一方靜雅,單獨一隅也不覺寂寞。從某個角度看,這些單純的色彩所形塑的自然漸層,線條流動的色塊,如五線譜上的音符,各自抒情,彼此映襯,在觀者的經驗聯想與情緒觸發間,浮現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情境,頗有種不言卻蔓生千種風情的趣味。

現代性的視覺藝術,為達到某種新鮮特異的效果,常在媒材上出奇制勝,如在素描中用上蠟筆、鋼筆墨水、水粉和水彩,並加入照片、布料、剪紙、雜誌插圖的拼貼,甚至灑上銀色金粉;或採用日本漆內斂的光澤,畫出攝影的光與色的透明感;也有幾幅是將各色花布塞入細格子中,拼成梵谷、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向前輩大師致敬。

受日本奈良美智大頭女孩、表情符號影響者不少,處處可見類似畫作或雕塑,頂多換上膠彩堆疊出厚重質地,或換上紅頭髮女孩編入童話故事劇情。或以複合樹酯、壓克力顏料、噴漆,做成雕塑與漫畫式作品,名之為「夢裡那兔」。

彰化小學老師張培均由抽象色塊捕捉記憶、線條撞擊出意念的抽象畫,轉為以「萬物一體」系列為主的動物生態。藉由造型藝術精進的技巧與思維,透過由點構成大大小小,或旋轉或波動的星塵透疊法,在顏料反覆的交疊與刮除間融合為大自然鳥獸共存共榮的世界,滲透其奇幻而和樂的宇宙觀。

1031副刊圖二 0
張培均「萬物一體」。圖:陳嘉英提供

至於傳統水墨已然如昨日黃花,若不滲入現代元素,難入買家之眼。巧遇兩位畫家,一是師大美術系的柯偉國,水墨渲染的「拂雪」、「霧之間」,似可感覺水氣迷濛之境,想來是畫家故鄉瑞芳的記憶。絹布上的「雪雁不變」、「希望之樹」,以湖綠、粉米為底,留存畫家耽溺的樹之印象。另一位是藝術大學吳士偉先生,在傳統瓶花之中加入繁複細節、彈性結構,產生形神韻律的流動感。

來自山東的王昭舉以戲台、故鄉、西藏為主題的大型油畫,筆法介乎國畫人物與寫實形象之間,題材鄉土而老派,引得不少人駐足。

日本畫家小松孝英也從宮崎山野的鄉土記憶尋找靈感,憑藉江戶琳派自唐佛像的技巧,與丙烯顏料在金銀箔上畫下日本三百多種蝴蝶,傳遞外來物種對原生物種的影響與交融的關懷。

來自雲林口湖,室內設計出身的楊柏林,蔣勳描述他「只是在本能的、直覺的世界裡孕育他的藝術」,以竹子排列或翹起或凸出,形成韻律感。在簡易間展現獨特的魅力,其價在200萬上下,凸顯藝術鑑賞品味與創發妙想,運材技術,各自心領神會。

另一位特殊的是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朱芳毅,以陶瓷留下時間的流動和累積,正如他所言:「痕跡也是證明自我存在的方式之一」,白底畫布板上,不規則的白色高溫陶,混合泥漿、釉藥、壓克力漆,卻因光線的陰影、物件的抽象表現,而折射出變化的情境。

1031副刊圖五 0
朱芳毅「字,然」。圖:陳嘉英提供

藝術是哲學,創作者呈現的視覺經驗,其間最難人尋味的是寄託於其中的理念。

自大學便潛心研究四百年前發明的手工印刷術—美柔汀的當代藝術家楊忠銘,結合西方版畫與東方造紙術,呈現出「墨蝶系列」幽微美麗的色調與精細繁複工序所產生的巧思。棉紙格子窗櫺上前黑色的蝴蝶翩翩然,莊周哲思,周夢蝶的詩語不落言詮,自在其中。正如創作者所言「有時候,一件好的作品並沒有要走到多高遠的地方。它只希望能擾動一下我們的思緒,甚至走進我們的心,就已足夠。」

現場中除陳列印刷機,還有一件飽含故事的作品。起初讀到的是這首中英文對照的詩:

「我重重地背著你

曬月光

引海水

心跳如浪潮起伏

白晝來臨前 錢幣換勳章

我胸前發亮 思念的針錐

一連兩千封

冰白的羽毛飄過河

有幸的留下來

都是石頭」

循著詩,視線停留在黑底玻璃框下,兩件嵌入眼睛照片的吊飾,鑲了金邊框的半月形吊飾,隱隱傳出深情。

一旁的牆上掛著退去形體僅存機械的老鐘,吊垂上懸著一排鉛字,鐘的頂端有一隻小鳥。若非解說,完全不知剛見到的眼睛吊飾便取自小鳥翅膀,而眼睛照片則源自歐洲私藏地下情人的情愛,就像把戀人的照片放在心形項鍊吊墜上,這無法見光的戀情只能深鎖於最能傳情,而又心照不宣的意象裡。

另一幅因為文字而印象深刻的是韓國當代藝術家,畫中的小男孩站在一堆書上,頭上停著一隻翠綠以一的小鳥,誇張的右手掌有一顆透明發亮的球,背景是森林和漫天的螢火蟲。直覺是小王子,但看到下方的敘述,才知是作者,是記憶:

「這是我完整擁有的夜晚。

這些時光不僅是現實的,也是私人的空間,讓我感受到靜謐與流念。

在一天的結束時刻,記憶一個個的回到我的身邊。

將這些瞬間記錄下來,對我來說總是很重要的。

從我的觀點出發,這些影像可以有不同的記述,我會以我的方式來記錄這些故事。」

這是無數創作者的靈感與心情,以文字、音樂、色彩、皮革、布料等各種媒材反映世界的意念。這份好奇致使翻閱雜誌上的介紹。原來Qwaya,這名字源自「過夜」和「Quiet,Quest」的縮寫,象徵「度過夜晚」與「寧靜探索」的意涵。真名密而不宣的他的藝術世界圍繞孤獨與沉默的主題,卻以如同寫日記般細膩描繪每一天的感受,與讀者交流,傳遞出慢活,細品日常的溫柔。

1031副刊圖三 0
韓國當代藝術家「Qwaya 度過夜晚」。圖:陳嘉英提供

有人形容走入藝術博覽會像看電腦展,相異之處在無統一規格,入門檻的費用高,不確定變數多,但同時想像空間大。也有人將畫廊譽為媒婆,看畫比擬為相親,第一眼對味,則進一步了解,話談之際由心動觸電增溫為感動,於是成交納入居室或待後續觀察,助力加持可望進一步發展;若磁場不合,過而不入,雲淡風輕了無遺憾。

展覽最後一天,雖是上班日,人潮仍一波波湧入,足見喜好者甚眾。儘管名為博覽會,作品多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相似度高,但收藏者、見獵心喜者、小資入門者、潛在客群下單踴躍,讓畫廊的銷售數據隨之喜上眉梢。

至於我輩如進大觀園,看熱鬧,長見識,幸得主辦人引介私房路線,聞畫家解說構思,亦是興味盎然。

1031副刊圖一 0
台北藝術週。圖:陳嘉英提供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等。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