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出發, 京都車站搭206路向左,經烏丸七條通至東大路通,五條坂。陽光普照,不溫不怒,閒晃京都幾個觀光景點作為回眸的眷戀。
週一的早晨,往清水寺的公車依舊排成見尾不見首的長龍,服務人員眼明手快,公車司機意定神閒,很快便吞下眾多遊客。
所有空間都塞滿各種表情,安坐在位置的人沈浸於意念之中。藍色毛衣外套內搭白襯衫的女子,定神於樂譜,嘴裡喃喃,似乎處於背誦的焦慮。身後是數著零錢聲格格作響的婦人,一個穿的是紫羅蘭粉紅織花長版大衣、黑長褲,米和雜白的短直髮,另一位穿的是深藍色風衣、牛仔褲,白毛衣為著一條米白底籃紫、紅褐、黃杏花絲巾。
置身在完全聽不懂的語言世界,以感官去理解周遭成了最清明的拓印。
在京都公車上雖有人盯著手機玩遊戲,看訊息,多是淺語低話,或讀報看小書的人,除了擁擠時刻,車廂裡平靜得如日常的移動,與初冬的陽光同樣溫和。日本的車很窄,方正而規矩,白色為多,小車為多。
烏鴉如中等大的雞,停在開紅花的行道樹上,軋軋作響,與墨色的木屋老舍相得益彰。
不再依靠地圖,也無需擔心方向,憑感覺也順人流,自然而然地滑向清水寺,融入萬頭鑽動之一,成為看人與被看的風景。早上的第一道陽光照在1250年歷史的清水寺仁王門、三重塔、經樓之上,鮮麗的桃山朱紅格外明豔。
位於京都東山山脈之音羽山半山腰上的本殿、舞台,其色墨然,垂直和水平連接的櫸木,以超過 400 年的樹齡牢牢地卡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撐起懸空半山腰的重量,全然輕巧如羽翼。
清水寺的主像「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被稱為「以心自在地觀察世界的佛」,所有到京都觀光的遊客莫不到此朝聖,就像台灣瘋媽祖般成為一種儀式。而官網上寫著:「感謝你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感謝你們度過了平靜的日子。謝謝你身邊的人。面對觀音,就是審視自己」,別具深意。清水寺居高臨下,觀音慈眉俯視眾生,以高樓華閣歡愉心情,清音流水洗滌煩憂。
轉入清水寺旁的院落,頓然沈靜,銜接高台寺,乃豐臣秀吉去世後,妻子為悼念所創建。開山堂、陵墓、笠亭、時雨亭、正門、觀月台宏偉壯麗,與坂本龍馬之墓所在之靈山護國神社,帶著濃重的悲傷。
回到清水寺,眺望京都城,閱讀自石塀小路、寧寧之道(一年坂)、為清水參拜道而建造的二年坂、三年坂(產寧坂)走上清水坂翹首期盼的歡喜。
穿和服的女子緩緩移步,如一朵朵漂浮的雲彩,髮鬢旁的花飾耳墜叮噹作響。兩旁店家以京都大家之風,維持一貫的端莊優雅,紙扇、陶藝、薰香、七味粉、黑豆茶抹茶、五花八門的和菓子、醬菜,不因觀光客之洶湧而亂了儀態,也不吆喝拉客有失風範,畢竟隨著平安沒落,鴨川與大內裏御所成為蛋黃區,順水而發的商人嶄露頭角,京都遂由政治中心轉為商業城市。室町幕府時代,衍生富商與仕紳組成的「町眾」,在戰國亂世之後的復興與建設,挺身而出為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當後盾,有著傲然自負自許的格局。
富而好禮蔚為京都文化,清水寺、斜坂路,花見小路,乃至燈影悠悠的高瀨川,是藝妓行過的舞台,也是文人筆下繾綣幽玄的低迴。川端康成《古都》的八坂神社和北山、森鷗外《高瀨舟》的高瀨川、司馬遼太郎《龍馬傳》的四條通遇難處、曾出入豪氣的三坂料理店都在這方圓數里之間。這千絲萬縷的史詩,卷卷是傳奇,養成店家世代相傳,褪去銅臭,染得一身文墨。
信步自東大路通往下走,偶遇消孽緣的安井金比羅宮,與一群穿和服的香港女孩同框而笑,其後路過建仁寺,其前即是祇園花見小路,行至四條大橋鑽進鴨川右邊的先斗町。
一個個鬧區沿著河發展到市中心, 鴨川下流一帶的「四條」,東有「祇園」、西有繁華的「河原町」,藝伎回憶錄的拍攝地花見小路、三、四條中間的花街先斗町,匯聚的工商百貨娛樂綜藝都標記這塊區域的發展史。
鴨川及三條河原一帶曾經是織豐時代用於公開處刑與首級示眾甚至棄屍亂葬崗的場所,1614年高瀬川開鑿後,成為京都和大阪之間的交通要道,京都的絲綢,大阪的海鮮往來不絕,過往碼頭上運鹽米班或拉船的工人、打鐵工具吃飯的店家因應生活所需而起。
豈料原本充滿腥汗氣味的陽剛苦力場域,因為身著男裝揮舞劍藝的出雲阿國在四條大橋腳下的演出而大翻轉。話說1603年為了籌募維修出雲大社的經費,身為出雲大社巫女的她率衆巫女在日本作巡迴演出,那前衛獨特而華麗新穎的表演形式立即成為京都熱門話題,當時沒人料到她在念佛誦經的動作中導入故事情節的舞蹈,會演變成今天的歌舞伎,更沒人想到鴨川和京都市區接壤的河岸會因此吸引越來越多藝人湧入。
今天三條通橋旁出雲揚扇嫵媚的風情,尚可想見當時人人追捧,戲裡戲外翩翩飛舞的情采。
《守貞漫稿》記載「所謂歌舞伎,起自古神事,出雲於國可謂今世歌舞伎中古之祖,初時亦為大社巫女故,改神樂,號歌舞伎也。」四條與鴨川交會處還有劇場「南座」建於1929年,據說是日本最古老的劇院,也是阿國巡演的故地。
至於位於鴨川和高瀨川之間的先斗町原是沙洲,由葡萄牙語ponte(橋)和日語cho(鎮、街道、街區)組成的詞,江戶時代開鑿高瀨川與伏見連通,長約半公里的窄巷上,逐漸興起茶屋、置屋、旅籠、飯館與歌舞伎表演,成為與祇園其名的花街。
走在今天三條通頭至四條通中間的500公尺窄巷,二層木造樓保留許多屬於江戶藝妓出入,隱密竹簾子,窗戶透入的光線和夜晚燈光而不至於侷促,在這醞釀的特有文化,呈現京都特有的氣氛,和茶屋、料理亭的熱鬧。
低矮的木製日式建築,紅色燈籠上繪著白色千鳥圖案,木造樓房昏黃的燈光百年來陰翳含蓄,季節料理世世代代誠敬典麗。
三條大橋前木牌,原以為是規約,沒料到竟是觀光資訊和深具該地區文化價值觀的提醒:
1以東海道正門玄關所形成三條小路商店街,有其歷史意義,可感受特殊文化氛圍
2因為人事物在此交會,所以建立起來這個三條大橋小橋
3對人要溫柔,對環境要禮敬,如此才能創造出美好的街町文化
4這條街讓人感到安全,豐盛的美好歡愉
5這是一條美麗的街景,大家要好好愛護,讓它保佑美好
6要愛惜河川,如此才能深刻感受四季的推移,時間的變化
這樣的自約與叮嚀讓這短短的小巷,有著古雅而傳統,江戶京都神秘而溫柔的味道。
趁天光正好,彩虹含笑,河原町通與川端通平行,分別在鴨川左右側。隨意順鴨川從三條通過三條通橋,順京阪地鐵三條站之川端通步行。銀杏楓葉柳樹交錯,風吹色彩飄飄然如旗錦,於正面橋右轉入高瀨川至七條通。
日行二萬步, 走入京都市區,橫為條,直為通。眼觀四方耳聽八方,轉角是景,回眸亦是境,停歇凝望山水屋舍是詩,瞥眼留戀亦是畫。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