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難逃「漲管理費」議題!專家:當心社區營運走向癱瘓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近年來,社區大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很難逃脫調漲管理費議題,北北基公寓大廈爭議事件調處委員、台灣公寓大廈管理顧問協會理事長饒後樂說,原因是世界性通膨與政府連年提高基本工資帶動人力成本上揚,管理委員會發現入不敷出,提出調升「管理費」好讓「公共基金」維持平衡;饒後樂表示,其實國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並無「管理費」一詞,國人不識法律關係定義,把繳給管理委員會的錢通稱為「管理費」,此外,「公共基金」屬於公寓大廈管理組織所有,由管理委員會保管及運用,包含現金、活存、定存、信託等總和。
 
饒後樂說明,對於非營利性組織而言,只要把增加的支出直接反應到成員既有的分攤比例即可,譬如支出增加20%,「管理費」同步增加20%,就可以讓收支重歸平衡。但缺乏輔助引導機制的公寓大廈社區無法客觀解決這個簡單算術問題,只能政治處理,反而在決策過程引發對立,橫生枝節。
 
若不能因應物價與人事成本波動來靈活調整管理費,必然導致財政惡化,醞釀未來社區的資金斷鏈危機。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嘉義市過去以透天居多,但近年房價漲,透天總價拉升,年輕人不得不買大樓,且購買坪數也縮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饒後樂指出,比如很多社區大樓管理委員會要求「管理費每坪漲20元」,但開會時,區分所有權人偏偏就要套用買東西殺價習慣把20元「殺」成10元;就國人經濟能力而言,兩個方案所差無幾,可是公寓大廈居民卻樂中此道,有的甚至完全拒絕「漲管理費」要求。
 
管理費不論「凍漲」還是「打折」,最後結果都是財政受傷;饒後樂表示,但短視近利的居民通常只在乎「管理費」增加,把建築物長期修繕更新的財源問題全丟到腦後。其實台灣的公寓大廈管理本來就沒有長期修繕更新的思考或如預估、精算等對應作為,「公共基金」只具周轉用途與象徵性「有在做重大修繕準備」的意義,絕大部份管理費在用於主要在人力成本的經常性支出後所剩無幾,如果不能因應物價與人事成本波動來靈活調整,必然導致財政惡化,醞釀未來社區的資金斷鏈危機。
 
饒後樂指出,公寓大廈即使不求積極因應建築物長期修繕更新需要,至少也應該防止營運走向癱瘓;解決之道是引進先進國家「公寓大廈管理師」制度,由專業人員以公正客觀立場及追求跨越時間公平代位計算管理費標準、並調整額度,就可免除公寓大廈居民因私心、短視所帶來的公共決策災難。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