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預售屋大量交屋潮進行式,除了對房市交易有影響之外,也會對裝修、家居、物業管理等後端市場,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專家提醒,民眾要留意2好3壞,避免糾紛風險找上門。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協理陳孟筠表示,預售交屋潮之下,有兩個正向,第一、「家電與家具市場升溫」,尤其新屋裝修完成後,將帶動家電與家具的購買需求,推升冷氣、電視、廚具、沙發、床組等產品銷售,為家電、家具市場帶來成長動能。
第二、「物業管理與社區服務需求提升」,新社區交屋後,物業管理需求同步上升,帶動保全、清潔、社區秘書等服務需求,然而,考量當前少子化與人力短缺問題,未來社區物業管理勢必朝向智能化管理,例如智慧門禁、遠端監控等,以降低人力依賴。
至於風險壞處有三個面向,陳孟筠提到,第一、「裝修與建材市場需求暴增」,隨著新屋交屋,市場進入裝修高峰期,將帶動裝潢設計、泥作、水電、木作等產業需求成長。
裝修需求升溫可能推高建材價格,若供應鏈無法有效銜接,將導致裝修成本上升;此外,若大量工程集中於短期內進行,工班可能供不應求,造成施工排擠效應,將延長完工時間並推升人工成本。
第二、「室內設計與裝修產業競爭加劇」,隨著新屋裝修需求大幅提升,設計與裝修業者迎來業務成長機會,但在市場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兩種極端狀況,一類業者憑藉良好口碑,注重施工細節與品質,不急於趕工,客戶須排隊等候。
另一類業者則為爭取更多案件,可能犧牲施工品質,以加快完工速度,陳孟筠建議,消費者在選擇設計與裝修公司時,應特別留意施工品質與業者信譽,以確保裝修成果符合期待。
第三則是「驗屋市場擴張與隱憂」,大量交屋推升驗屋需求,許多民眾為確保房屋品質,會委託驗屋公司查驗,但目前台灣尚未建立驗屋師專業考照制度,也缺乏從業規範,導致市場上驗屋品質參差不齊。
陳孟筠認為,外行領導內行的疑慮之下,容易衍生消費糾紛,政府應介入規範驗屋市場,以確保驗屋品質。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