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全台老宅飆上515萬戶!土地液化高風險區「這縣市」驚達53% 比雙北嚴峻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期北部建案因地下水位偏高或施工不當造成「鄰近房屋受損」事件頻傳,讓不少原本想老屋都更、危老重建的屋主出現遲疑,擔心如果房屋改建造成鄰損,恐面臨巨大的損失,使得老屋更新進程大幅放緩。專家則提醒,台灣恐已進入大地震時代,逾5百萬的老屋及地震來臨時的土壤液化風險,都必須審慎面對。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彙整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地液化潛勢查詢系統」資料可發現,目前台灣很多縣市都有土壤液化的風險,以嘉義縣來說,就有53.15%、過半的土地屬於高度土壤液化風險區,其次,彰化縣也有47.23%,近年房市火熱的高雄市也有39.55%、台南市38.31%,這樣比重其實都不低。
 
全台老屋數量佔上515萬棟,必須加速都更重建腳步,但許多屋主卻擔心鄰損問題。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交屋、工地。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台北市雖高度土壤液化潛勢區面積佔比只有21.41%,但因北市高度開發,加上地質鬆軟,如果涵蓋中度風險區域,台北市也是有近半數的土地可能因為強震而土壤液化,風險並不低。
 
這些中、高度土壤液化區域的老舊建築,因早期結構工法與耐震能力要求不高,若沒有加速更新或適度的補強與維護,後續一旦遇到強震,都有不低的土壤液化風險,恐危及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所謂的土壤液化是指「砂質土壤」碰到「高地下水位」,這樣的狀況一旦遇到大地震,就可能會導致類似砂質顆粒浮在水中,而使砂質土壤失去承載建築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築物下陷或傾斜。
 
如果在土壤液化中、高風險的區域出現強震,建物就可能因為土壤液化而倒榻,造成巨大的傷亡。劉永昌提醒,台灣老舊建築因早期建築法規寬鬆,導致921之前蓋好的建物都有抗震力不足的疑慮,也讓目前台灣老屋面臨很風險。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規模5級以上的地震數量就高達136起,等於平均每個月就有超過11起5級震出現,而且,今年節期間全台強震狂發,顯著有感地震超過50個,1月芮氏規模5以上地震數量也有11起,顯示台灣很可能已經進入大地震時代。
 
全台縣市土壤液化潛勢區比重,高潛勢區嘉義縣佔比最高。圖/全向科技房產中心提供
全台縣市土壤液化潛勢區比重。圖/全向科技房產中心提供
 
對照內政部資料,到去年第三季全台平均屋齡高達33年,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就有515.6萬宅,佔住宅存量高達55%、五成以上,未來如果大地震持續頻發,目前老舊建物不耐震的結構還能撐多久,相當令人擔憂。
 
劉永昌指出,雖然地震不一定會發生土壤液化現象,但台灣不少都會區土讓液化風險都不低,加上老屋太多,都更與危老重建的推動加速確實有必要,屋主與其擔心老屋更新可能會產生鄰損,更該思考如果不更新會面臨哪些風險。
 
他建議民眾,若舊有建築物位於高液化潛勢區,可透過地基及房屋健檢,必要時採取補強外,屋主確實該思考是否該加速更新、重建。此外,也要特別強化新建物的耐震力,才能面對未來可能的風險,如果能讓自己房子達到核電廠的耐震等級,未來遇到地震就不需要太擔心。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