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技術,許多企業卻面臨技術轉型困難與人才短缺的問題。為了縮短學用落差,中原大學推動「桃園AI University產學共創計畫」,由桃園、新北共4家企業提出AI需求與痛點命題,並徵選20位中原學生參與培訓,產學共創解決方案,除了培育大學生AI技術,也為企業導入AI解決方案提供新思維,協助產業智慧轉型。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表示,該計畫自2月中旬正式啟動,為期16周,學生報名十分踴躍,最後精選出來自資管、資工、電機、企管、工工等系所的20位優秀學子,組成跨領域AI學習團隊。由七號演算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技術培訓,並邀請碩隆精密工業、福陽企業、佳質食品研發、鑫野智動等多家企業共同參與。企業除提供實際痛點需求外也遴選公司學員參與培訓,共同學習大型語言模型技術,並進行專案開發,深化AI技術應用能力。

中原大學提到,課程規劃分為「共學階段」與「共創階段」,前8周的共學階段,學生與企業專家、實習生組隊學習,深入理解AI核心技術與應用場景;後8周的共創階段,學生將進行AI專案開發,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解決方案,深化產業應用。

佳質食品總經理江靜如表示,面對市場快速變化及產品研發周期縮短的挑戰,AI系統的導入將有效提升研發精準度,縮短研發周期,並解決經驗傳承的難題,顯著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中原大學提及,而長期投入塑膠射出成型機設備開發的鑫野智動,則面臨資深技術人員斷層及新進人員培訓時間長的問題,期待透過該計畫開發的「AI技術長代理人系統」,提升營運效率與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中原大學也提到,福陽企業則希望能解決報價過程中的效率與準確性問題,期能自動化處理客戶報價需求,即時解析訊息並檢索歷史數據,快速生成精準的報價單並自動回傳客戶,提升服務品質;碩隆精密工業以汽機車模具設計及五金沖壓件製造為核心業務,同樣希望能透過AI智慧報價系統,整合內部產品數據與市場資訊,提升報價精確度及業務成交率,協助企業達成營運目標。
中原大學資管系碩士班學生王之軍表示,參與此次實習計畫,能學習到LLM開發技能,上課過程中還可與企業一起共創解決問題,而且未來更有機會直接進入職場,這是完全有別於一般實習的模式,非常難得。
中原大學表示,此次參與計畫同學以大四及碩二為主,專案完成後,有機會直接進入到實習的企業服務。
桃園市青年局局長侯佳齡在「桃園AI University產學共創計畫」啟動儀式上致詞表示,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為學子開啟更寬廣的職涯道路,也為推動台灣AI產業發展創造雙贏局面,市府給予高度肯定與支持。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產學長張雍指出,中原大學長期以來重視學術與產業的雙向融合,透過實際案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畢業前即具備AI技術應用與產業實戰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該計畫不僅讓學生透過企業命題掌握市場需求,更能透過實際操作深化技術能力,確保人才培育符合產業趨勢。
中原大學指出,「桃園AI University產學共創計畫」已為企業與學生搭建起合作橋樑,中原大學未來將持續推動此產學合作模式,深化學界與產業連結,培育更多具備實戰能力的AI人才,協助企業解決轉型挑戰,共同推動台灣產業智慧升級與永續發展,打造產學合作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