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昨(9)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工務局與交通局「開瓶計畫—交通改善效益」專題報告後表示,「開瓶計畫」是市府因應城市成長與交通挑戰的重要政策,透過「小而美」工程打通瓶頸、提升通行效率,逐步實踐桃園整體交通規劃藍圖,打造便捷、安全的宜居城市。

張善政指出,「開瓶計畫」以最小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從用地協調到工程執行,展現跨局處合作成果。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各項開瓶工程,從細微處著手,全面提升交通動線與生活品質。

工務局長汪在宙指出,計畫執行過程中面臨最大挑戰為用地取得,不僅土地價格高,相關都市計畫變更與徵收程序亦相當繁瑣。為克服困難,工務局善用現有道路與空間資源, 並積極與各方協調順利取得用地 ,有效加速工程進度,達成政策目標。

交通局長張新福說,交通改善不能僅依賴號誌調整與標線配置,必須透過打通瓶頸、拓寬道路等實體工程,有效提升道路容量,才能根本改善壅塞問題。感謝工務局長期以來提供堅實後盾,共同推動桃園交通精進。

工務局說明,目前市府積極推動大溪與龜山聯絡道路改善。大溪區瑞仁路經整理公有素地、加蓋側溝,拓寬至6.5公尺,並設置擋土牆與排水設施,顯著提升通行效率與安全性。此外,針對龜山區文青與青山路口交通瓶頸,市府利用周邊公有地與綠帶拓寬道路,增設偏心車道與轉向專用道,使路口車道數最多提升至4線,並配合號誌秒數調整,優先保障主要幹道通行,提升A7住宅區出入效率。
工務局進一步指出,「開瓶計畫」自105年推動以來,聚焦瓶頸小巷打通與狹窄道路拓寬,並同步改善路燈、排水、標誌標線與人行道設施,全面提升通行效率與用路安全。至今(114)年累計已完成213案,預計今年將再執行47案,持續改善市內瓶頸路段,打造更便利、友善的交通與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