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桃園馬祖擺暝文化祭」昨(12)日在八德區文昌公園旁空地舉辦。「擺暝」為馬祖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被譽為極具特色的民間慶典,此傳統於108年獲頒國定重要民俗文化認證。自111年起,旅桃14間馬祖宮廟成立桃園市馬祖擺暝扛乩信仰交流協會,並發起舉辦「桃園馬祖擺暝文化祭」,今年活動已邁入第四屆。

桃園,是全世界馬祖人最多的地方,目前居住的馬祖人近5萬人,桃園是馬祖移民的第一站,也是馬祖人的第二故鄉。馬祖人獨特的語言、美食、信仰與社群關係已在桃園落地深根,馬祖元素更是桃園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
本屆活動除延續既有傳統祭儀外,更特別納入閩東語與鼓板樂的介紹與推廣,不僅傳承馬祖傳統文化,也彰顯桃園族群共融的特色。其中,閩東語於109年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正式成為本國法定語言之一,而馬祖鼓板樂則為當地傳統民俗音樂表演,常見於春節、元宵等節慶場合,並於98年12月30日由連江縣登錄為民俗文化資產。

桃園市馬祖擺暝扛乩信仰交流協會理事長陳添信表示,活動有來自桃園各地的馬祖宮廟代表齊聚會場。晚間6點半,由桃園市政府副秘書長賴淑華及連江縣政府參議林承澤共同主持「平安風燈」點燈儀式,同時象徵著80桌的「食福宴」正式開席,眾人共享人神團圓的時刻。此外,本活動融入社會關懷,特別邀請八德地區弱勢戶共襄盛舉,讓他們在神明庇佑下感受關愛與祝福。而後,各馬祖宮廟神轎靈動相聚盤旋,展現馬祖獨特的神際交流與扛乩文化。食福宴期間,安排有馬祖鼓板樂演奏、大成國小學童閩東語朗讀與歌謠演唱等豐富的文化演出,並以馬祖的飲食、文化、旅遊等作為題目,現場互動猜燈謎,以增進桃園市民朋友對馬祖的認識。

2025桃園馬祖擺暝文化祭不僅是一場宗教慶典活動,更是一場文化饗宴,除了讓桃園和馬祖的關係更加緊密,亦透過多元的展演與互動猜謎,讓馬祖文化在桃園持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