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持續鼓勵學校推廣科普教育,將科普知識及教育理念融入校園,開創特色的教學課程與活動。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加上有取得火藥的限制,使得能夠接觸航太領域科普教學內容的學生非常有限。而位於蘆竹區的光明國中透過一場結合科學探究與動手實作的航太體驗營,讓學子親手打造火箭,開啟探索航太奧秘的學習之旅。

光明國中提到,目前國內僅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有完整的教學師資與設備儀器,其自84年起陸續於暑假仿照美國的比賽方式,在台南舉辦共十八次的實驗火箭比賽。而該活動曾在104年6月首次由光明國中英文科老師林佩瑜協助舉辦,安排讓參加國中會考的國三學生,在畢業典禮前實際動手做一枚實驗火箭給自己當畢業禮物;之後則在111學年度上學期的週三社團課程由外聘老師魏嘉萱來授課。今年,該活動再度由光明國中繼續舉辦公益場次,期望能提升弱勢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

光明國中表示,今(114)年2月8日,光明國中校園內,一場結合科學探究與動手實作的航太體驗營——「火箭凌雲志,光中啟夢航」,為37名學員帶來一場震撼人心的學習旅程。這場活動由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發展基金會公益資助,並由老師王宇汶帶領的7位講師與助教全程指導,讓學員們親手設計、組裝、測試並成功發射自製的固體火箭,在親身體驗中點燃對科學與太空的熱忱。

光明國中提到,活動一開始,講師們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學員講解火箭的基本原理、歷史發展與結構設計,讓大家從理論出發,逐步構築對航太科技的理解。隨後,學員們分組進入實作階段,動手設計火箭鼻錐、安定片與降落傘,並在助教的指導下精準組裝。歷時五個小時的努力,37名學員完成自己的專屬火箭,每一支都承載著他們的心血與期待。
光明國中進一步提及,當日下午3時,所有學員帶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來到發射場地,準備親手啟動自己的火箭。在校長范菁華的帶領下,發射儀式正式展開。隨著倒數計時結束,一枚枚火箭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加速聲直衝天際,在孩子們的驚呼聲中畫出一道道完美的拋物線。降落傘緩緩張開,火箭穩穩降落,學員們專注地凝視著自己的作品飄回地面,臉上滿是激動與成就感。雖然當天氣溫寒冷,但孩子們的熱情與興奮之情絲毫不減,現場氣氛沸騰。
活動結束後,學員們熱烈交流彼此的收穫,紛紛表示這次體驗彌足珍貴,讓他們不僅學到了航太科技的奧妙,也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這場活動不僅是一場科學實驗,更是一次對未來夢想的探索與啟發。
范菁華表示,感謝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發展基金會團隊與啟英高中協助,讓學生率全市國中之先幸運地DIY實驗火箭,體驗有深度的科學活動。教育局對於學校推動科普教育的熱忱表示肯定,期望藉由這次的活動,擴展師生們自然科學的視野,並從做中學裡提升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