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spot_img

副刊/拌拌咧,閣徛起來:《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妨〈拌拌咧〉!

0704副刊封面
《失控的焦慮世代》書封。圖:翻攝自Rakuten kobo

當今青少年面對的焦慮與心理困境,遠比我們想像得更深層。強納森.海德特在《失控的焦慮世代》指出,過度保護、缺乏自主遊戲機會的成長環境,使得一整個世代的孩子喪失了從經驗中學習「心理韌性」的機會。藉閱讀這本書,我也想介紹一首歌,金曲獎得主李竺芯的〈拌拌咧〉,以及這首歌所讚頌的自由自在、失敗與重新開始的重要。

這個時代不太容易有動輒熱銷百萬張的金曲,但那也是因為這是分眾時代的緣故,我希望藉由這本書所引發的關注,讓更多人聽見這首好歌。二者雖分屬不同領域,卻在精神上交會於一點:提醒我們重新思考童年成長的真正要素,並在當代的教育與文化焦慮中,找回一種自然、自發且有彈性的生活態度。

李竺芯在歌詞中唱道:「咱褪赤跤 唱囡仔歌 像細漢的時陣啥物攏毋驚 」,這句話召喚童年回憶,讓我們重返無拘無束、沒有評價眼光的自由狀態。打赤腳唱兒歌,是毫無防備、全然投入,像孩子一樣自在,無所畏懼。這呼應了海德特引述心理學家彼得.格雷所提倡的「自由遊戲」概念:當孩子們參與由自己主導、為了好玩而玩的活動時,他們才會展現出最自然的動機與學習能力。「不帶功利目的」的玩耍,反而成為學習社交技巧、自我控制與人際協調的最佳方式。

如今使用社群網路,很明顯地感覺到情緒性或惡意的負面評論增加。海德特指出,情緒的發展並非來自對情緒知識的理解,而是來自「體驗」。只有在真實的互動中,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處理衝突、忍受失落、重建關係。面對情緒時,〈拌拌咧〉雖溫和,卻具行動的動能:「目屎拭拭咧 頭殼撫撫咧 重來」,這樣的語言像是兒時母親輕拍的安撫,也像是孩子玩耍時拍拍身上的塵土、再次上場的動作。「拌拌咧 免起毛䆀」、「拌拌咧 毋免怨嘆」、「拌拌咧 閣徛起來」這些語句,體現了從身體開始整理情緒的節奏感──拍一拍、站起來、繼續玩,這就是日常最自然的情緒調節。

這段歌詞,我也特別喜歡。「若是按呢生 猶閣無法度放棄的話 目屎拭拭咧 頭殼撫撫咧 重來」,表面上輕描淡寫,實則飽含強大的內在力量。它所說的「如果這樣子 還是沒辦法放棄的話」,我認為不是指功利主義的具體目標或外在成就,而是那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渴望,或許是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維持某種連結、實踐某個夢想,是以即使屢屢失敗,依然難以放棄,是既真誠,又頑強的存在狀態。

這樣的執著,正是心理韌性。在《失控的焦慮世代》中,海德特指出現代青少年常拒絕再次嘗試,是因為他們太早被放入「結果導向」的框架,導致一有挫折便認定自己「不行」。而李竺芯在這裡所描寫的,是另一種學習方式:允許哭泣、允許暫停,但也允許自己對某些信念「無法放棄」。

更動人的,是在歌曲「重來」這個詞之前,旋律出現了短暫停頓。樂器聲靜止,抽離,只剩下幾乎聽得見呼吸的空白。這一刻的懸置,像極了人生的一個停格:一場崩潰之後的深呼吸、一場失敗之後的凝視、一場痛哭之後的平靜。片刻的靜止,是重來之前最重要的準備。不必立刻站起來硬撐,而是允許情緒流淌,然後才是「重來」的那一步。當我們在生活實實在在經歷了情緒的低谷、反省與轉換,那些轉折,才是讓人真正能夠站起來的力量。

我也認為這是社會裡的成年人所需要的精神。因此,這段歌詞不僅傳遞「拍拍身體、站起來」的鼓舞,更揭示了內在過程的完整性:容許失敗、給予暫停、然後再一次出發。我們每個還在生活中闖蕩的人、現在還「無法放棄」的人,也都需要這樣的「想望」。

因此,去遊戲吧!遊戲是必要的訓練場。「若是跋倒矣 就共伊當做𨑨迌 」,這句話為「跌倒」重新定義了意義:這只是遊戲的一部分。海德特在書中強調,自由玩耍讓孩子在低風險的環境反覆嘗試與犯錯,進而學會情緒管理與社交回應。透過互動,學會輪流、談判、修補人際,而這些技能不是來自於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來自被允許「出錯」的過程。如果每次遊戲都有大人介入、指導、修正,那麼學習的機會便被削弱。那些「拌一拌」,便是重新開始的起點。

當代教育與養育文化讓孩子過早進入競爭、績效導向的生活軌道,結果導致他們無法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與挫敗。若能學習從容地與「不確定性」共舞,機會與時間也都成為了遊戲的玩伴,而不是汲汲營營、苦苦急追的對手,我們也就更能接受「還沒準備好」、「可以再試一次」。

〈拌拌咧〉是一種關於如何跌倒、如何站起來、如何不怕失敗的生活態度。童年的本質在於試錯、在泥巴裡翻滾、在眼淚與笑聲中不斷重來。而《失控的焦慮世代》則從社會心理的層次提醒我們:剝奪了自由遊戲的孩子,將難以在未來世界應對真實挑戰。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保護與控制,而是更多讓孩子自己在真實世界去玩、去摔、去爬起來的機會。在拍一拍、擦掉眼淚、再站起來的每一次練習,孩子其實正默默地長大;身為大人的我們,也可以練習在不完美中重拾彈性。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部落格「樂遊原」與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原始文章:本文章由《桃園電子報》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