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高雄報導
央行打炒房,房市轉冷,議價空間更為拉大!觀察實價登錄彙整統計,今(2025)年1月到4月,七都的成屋待售物件的平均開價與同期成交價差距明顯,反映出在買氣轉淡的市場氛圍下,屋主不再堅守高價、售屋心態逐步鬆動。其中高雄市的溢價幅度最高,破2成,必須較大幅讓利才可能促成交易。
由實價登錄彙整,進一步觀察七都表現,雙北議價幅度最小,平均僅約1成,特別是台北市,議價空間甚至較去年收斂,顯示核心區段仍具保值優勢。至於新竹、台中、高雄議價率則突破2成,等同屋主開價必須「打8折」才能成交。

實價登錄彙整顯示,高雄市更是七都中議價率最高的地區,今年1月到4月成屋單坪平均開價32.8萬元,成交價25.5萬元,議價幅度達22.3%,較去年增加超過7%。
高雄過去受惠於台積電設廠及輝達效應等重大利多題材,吸引大量投資買盤湧入,同時帶動屋主信心高漲,推升整體房價快速飆升。然而,目前隨著市場風向轉變,投資客陸續退場、急拋售,買方追價意願也明顯減弱,促使開價與成交價差異擴大。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南部縣市包括高雄市在內,先前房市熱況中不乏有外來投資買盤而推升價格,像是楠梓區就為明顯案例,又有台積電設廠效應,房價從親民市場呈倍數翻漲,但央行打炒房後,不利於投資發展的當下,自然就回歸內需基本盤。
另外,陳炳辰指出,在許多高雄市依附地緣效應發展的二線新興區,都有類似開價與成交價落差大的情勢,或是買氣集中於低價物件,否則買方出手將興致缺缺,全台類似情況也不少,若不是體質健全或具備個案優勢區域,都會面臨價格挑戰。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