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雖然是人口移入的城市,平均年齡相對6都年輕,但仍無法避免全台老化的趨勢,桃園也在邁向高齡社會,市政府社會局長陳寶民在接受《桃園電子報》專訪時,特別就兒少福利及扶助弱勢上作了說明。

除了老人外,市府對青少年及幼兒也是很照顧的,陳寶民說,市長上任時即決定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這獲得很多家長認同,社會局也有兒少科,市長對這方面都很支持,在出生率越來越低的情狀下,市府對脆弱家庭、家暴家庭小孩,在他們還未成年無法回歸社會前,讓他們可以無憂的成長,社會局增加了很多籌碼給教保員和機構,希望他們能讓這些小孩子能夠正常的成長,他們本來已是不幸的小朋友,所以我們每次在增加這方面經費時市長都很支持,社會局從兒少出生到老年都需要照顧,只要在經費許可下都會作滾動式調整。
陳寶民表示,社會局在桃園各區設了15個家庭服務中心,民眾如有需求可以就近到所在行政區的家庭服務中心尋求協助,不一定要到市政府來,即使不是服務中心能解決的案子,也會接案派分到相關科室,市長一直強調就近性、就便性,不需要讓民眾舟車勞頓四處奔波,一定要來社會局才能辦。

對於弱勢者低收入戶在各區公所內也有安家實物銀行,陳寶民表示,現在桃園共有18家,大致分為南北二區,由安得烈基金會和一個基督教的基金會分別服務,按照人口大人可拿1千5百點的物品,小孩則分1千2及8百點兩個級數。另外老人家獨自在家的獨老戶,包含小孩長期在外工作,桃園市有4千多位,列入名冊中油13區內3個基金會照顧,每天電話問安、主動訪視,其中有941位需要每天送餐,由市府每天供應午餐及晚餐。
陳寶民表示,桃園人口一直在成長,社會局透過不同的機構布建照顧老人、兒少、弱勢家庭,雖然社會局編制沒有完全滿編,不過還是可以完成所有照護。

陳寶民表示,由社會局的數據可以看出桃園每一年的低中收入戶人口其實在增加的,從這可以看出很多人家庭環境是沒有改善的,以前是好不容易把小孩生出來培養到開始工作的時候,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現在反而是小孩長大後不結婚住在家裡,如果父母親沒有工作的話,相對的會吃到原本收入,成為社會局照顧的低收入戶,低收的人多了,如果國家稅收少,要分配照顧沒有生產力的群體,整個社會競爭力就會降低。最近承辦人工作量越來越重,顯示低層的人越來越多,讓人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