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初次來台的新住民朋友順利適應在地生活,並增進新住民家庭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認同,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日前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暨法令宣導課程,宣導新住民就業友善職場計畫,以及邀請現任國小越南語、華語補救教學教師,亦擔任公部門通譯員的連碧鸞女士,和學員分享其來台心路歷程,並透過帶領學員體驗手作「越南桃花、梅花吹畫」,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桃園市服務站表示,移民署辦理「新住民就業友善職場計畫」,於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設置「新住民就業友善職場專區」,經審查符合新住民就業友善職場計畫之企業,於培力網專區中刊登該企業之相關資訊於專區「企業名單」,方便新住民查詢友善就業相關資訊,歡迎新住民多加利用。

課程中,連碧鸞女士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新住民在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收穫,並分享其從語言學習、家庭生活到社會服務的心路歷程,以及提供多則幸福語錄,如「夫妻之間要互相尊重禮讓及愛護,婚姻才能幸福長久」;「愛要及時,愛要說出來」;「面對另一伴及家人多微笑,家庭氣氛會更好」;「夫妻吵架時,先冷靜思考,離開現場,等雙方心平氣和再討論」等。最後鼓勵新住民以積極、正向態度展開在台的新生活。
為增進學員對越南傳統文化的認識,連碧鸞女士特別設計「越南桃花、梅花吹畫」DIY手作體驗。手作開始前,她先介紹桃花與梅花在越南新年中的文化象徵與祝福意涵,在北越用的是粉紅色桃花,在南越則是黃色梅花,均有驅邪且能招來富貴之寓意。隨後帶領學員在空白扇子上以吸管吹動顏料,創作出色彩繽紛、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透過手作體驗過程中,學員們不僅加深對越南文化的認識,也享受創作的樂趣。
桃園市服務站主任黃英貴表示,為使新住民朋友適應在台生活,移民署定期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暨法令宣導課程,結合居停留法令、就業資訊、人身安全等說明,以及邀請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在台生活許久的新住民分享在台的生活經驗及母國文化,讓初來乍到的新住民朋友及其家人能融入台灣社會,並促進對於多元文化的認識。移民署將持續致力建立友善多元的移民環境,為新住民打造在台安居樂業的生活。
本文由《桃園電子報》原始發布,部分資料引用自授權來源。您可透過轉貼連結方式分享本文,未經授權,請勿重製、複製或轉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