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以房養老」是不是趨勢?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14年6月底,俗稱以房養老的「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核貸件數為9642件,核貸額度約558億元,相較114年3月底分別成長3.66%、4.69%。
若以區域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北北基有4772件,為全台最高,主要與北部房價穩定、抗跌性高、民眾承作意願較高有關。而桃竹苗、中彰投、高屏地區則各有1134件、1467件、1058件;核貸金額北北基達337.15億元、桃竹苗與中彰投分別為45.37億元、60.16億元。

進一步觀察,第二季在核貸件數上的季增率最高是高屏區的4.24%,其次是桃竹苗的3.94%,中彰投的3.9%排第三,而核貸金額季增率最高則是中彰投的5.22%、其次是北北基的4.76%,高屏地區4.51%排名第三。
關於以房養老的最新數據曝光後,網路論壇上也掀起討論熱潮。支持的網友指出,許多申請者本身「無子女」或「沒有繼承人」,選擇以房養老也合理,「聽做這項業務的朋友說來申請的大都無子女啦」;還有人認為,在高齡階段如果現金流不足,以房養老是「合理之選」,「你退休缺錢也只剩這條路,合理。」
而反對的網友則提醒銀行提供的額度會逐年遞減,使用效率低,「以房養老只是不一開始給你一大筆的房貸而已,愈來愈少也是沒辦法的阿」,也有人提到,零子女的情形並不常見,「558億看起來很多,但千萬的房子也不過5580間,很多人嗎?」還有一派人提到,若父母還留有房產,待子女繼承,那放棄這條路可能更好,「頂多就先給小孩一間或頭期背貸款,剩下都等繼承」。
究竟哪些人適合以房養老呢?過去第一銀行鎖定了三大客群,第一是名下有不動產但無人繼承的單身長者,其次是家中有每月生活開銷大,需長期照顧導致子女負擔大的長者,最後則是生活無虞想要享受人生的高資產客戶。
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曾表示,退休買房的重點在於,要牢記房地產的本質是居住消費為主,不要只考慮價格,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如果不打算住5至7年以上就不要買,短期買進賣出,對於資金成本和時間利益都不划算。因此只需自問2個問題「房子喜不喜歡?荷包能否負擔?」心中有答案就可以馬上去實行。
張金鶚進一步指出,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配套完整的政策讓老人家覺得,至少有棟房子可以安老,對整個社會當然是有益的。不過張金鶚建議,若能訂定「以房養老特別條例」,有專責機構擬定配套的合約、定型化契約,提供諮詢服務,讓屋主做選擇時有完整資訊,才會有更多銀行、保險業者,甚至非營利組織願意投入,才能讓「以房養老」政策加分。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