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一名前警員日前在網紅丁特直播中指控南部地區警示帳戶仍以傳真方式通報,並質疑識詐宣導與案件偵辦的責任歸屬等議題。對此,刑事警察局回應表示,今年2月起通報已全面數位化,指稱與事實不符。

刑事局說明,警政署自112年起即建置「警示帳戶聯防通報子系統」,並完成與全國38家金融機構測試與驗證,續自去年7月22日起試辦線上作業,初期採「紙本與線上雙軌並行」以確保穩定運作;復經實務驗證,系統已無重大錯誤,自今年2月4日起即已全面取消紙本傳真,改為線上通報模式。網傳「南部仍使用傳真」等言論,與事實明顯不符。
刑事局提到,針對影片中稱「台北市與新北市要求基層逐戶發放反詐傳單」一事,經查兩地均無此政策。現行識詐宣導是依據「識詐2.0執行計畫」,以平面、電視、網路、廣播與實體活動等五大媒體通路為主軸,傳單發放等屬於輔助項目,並非主要方式,各地方政府警察局均依地區特性調整宣導策略,兼顧效率與成效,務求識詐資訊深入社區每一角落。
刑事局指出,行政院於去年8月27日將「打擊詐欺辦公室」升級為「打擊詐欺指揮中心」,統籌、督導及協調各部會落實執行「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策略及行動方案,並明確各部會分工項目。內政部主責「識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責「堵詐」、數位發展部主責「防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責「阻詐」、法務部主責「懲詐」,藉由定期召開中央決策會議、中央與地方聯繫會議,達成分進合擊效果,並強化橫向協作與社會溝通,提高民眾防詐意識,共同守護民眾財產安全。
刑事局進一步談到,警政署規定詐欺案件以被害人現住地警察機關為主責偵查機關,若涉異地提領或人頭帳戶等情節,其他轄區亦須協同偵查,確保各類案件均能高效處理,避免發生推諉卸責情形。
刑事局強調,防詐工作需全民參與、公部門齊心,各項制度與系統均在不斷優化與更新;呼籲民眾提高警覺、理性辨識訊息,共同打造安全的社會防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