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自113年起與勞動局攜手合作,為桃市庇護工場學員量身打造家庭教育課程,旨在提升學員的人際互動、情緒管理、金錢運用能力,並培養其自信心與獨立生活技能。這項開創性的計畫在今(114)年度持續擴大辦理,共有樂芽潤米庇護工場等15間庇護工場提出課程申請,將辦理33場次家庭教育課程。

家庭教育中心表示,該系列家庭教育課程內容涵蓋人際溝通與性別互動、情緒表達與管理、金錢運用管理等多元議題。透過這些課程,學員能正向了解與他人的界線並學習合適的互動方式,提升正確的金錢使用概念,並學習接受與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進而達到更穩定的發展。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伊甸烘焙咖啡屋主任李惠媛指出,庇護學員常會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而合宜的情緒表達,對其人際關係與工作順暢度有著關鍵性幫助,因此學員們極需情緒表達與管理課程。

為確保課程品質與成效,家庭教育中心特別邀請台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特教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究組主任林純真,規劃「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小團體課程。林純真的課程針對生活中常遇到的高興、生氣、難過、害怕等四種情緒,運用體驗教學步驟,先以代表各情緒的歌曲放鬆參與者心情,逐步帶領學員回顧曾發生的生活事件、當時情緒感受、因應經驗,並以易讀圖文討論可行的作法,期待參與者能在日後的生活中合宜地面對與管理情緒。
這些家庭教育課程已獲得學員與家長的高度肯定,成果豐碩。小丞的媽媽談到,孩子在連續兩年參與課程後,「真的一點一滴在進步」,例如會主動分享食物給家人、會幫忙做家事,並且更懂禮貌、會和熟人打招呼。她也表示,希望未來能辦理更多類似的家庭教育課程;小慈的媽媽則表示,相較於以往孩子在庇護工場多半接受工作技能培訓的課程,家庭教育中心提供的簡淺、有趣的互動課程,讓孩子比較有自信,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工作;小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桃竹事務所桃園就業支持組督導蔡明修則肯定家庭教育中心規劃的課程主題皆符合工場的期待,從學員填寫的回饋表來看,學員們對於課程都能投入且理解,蔡督導並期待之後能有更深入的內容。
家庭教育中心強調,桃園市目前有20家庇護工場。除了勞動局持續提供學員就業支持之外,該中心將持續辦理庇護工場家庭教育課程,提供學員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協助他們學習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提升自我價值感。同時,這些家庭教育課程也能協助身心障礙者及其家人適應生活上的挑戰,建立更健康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