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是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直轄市,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4)日上午親自率隊,與副市長王明鉅、衛生局長賈蔚一同出席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會議,正式向衛福部爭取核定499張一般急性病床,並採取自建自營模式,確保市民長期穩定的醫療保障。張善政在會中呼籲支持此案,讓桃園的醫療量能與人口規模相符,補足急重症資源不足的缺口。

張善政指出,桃園是全國人口成長最快的直轄市,常住人口已逾234萬,每年增加約2萬人,但每萬人口病床數僅約36床,尤其是中壢及平德次醫療區域每萬人只有17床,遠低於全國平均,急重症資源尤其短缺。以八德、大溪等區為例,迄今仍無大型綜合醫院,急診患者需跨區送醫,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疫情與登革熱防疫期間,問題更為凸顯。醫審會中部分委員也針對老人醫學、醫護人力、手術病床及精神醫療給予建議,並期待桃園市立醫院可以成為全國具指標性的醫院。

市府完成市立醫院綜合評估後,今年初成功向中央爭取調整次醫療區域劃分,新增桃園「平德」次醫療區域,2月確定選址於八德霄裡公園設置市立醫院,未來服務人口預估達150萬人。
市府指出,市立醫院將以「健康園區、醫養合一」為核心,打造社區健康醫院、智慧醫院、健康平權醫院與綠色永續醫院。規劃基地面積約4.6公頃,地上11層、地下3層,總樓地板面積逾10萬平方公尺,鄰近捷運出口,將成為健康治理的中樞引擎,串連全市衛生所與其他醫療院所,形成綿密醫療照護網絡。
市府表示,選擇自建自營,由政府直接主導決策與營運,能確保政策穩定落地、醫療人力長期留任,並接受議會與市民直接監督,長期提供安全可近的醫療服務,並以最高等級的綠建築標準打造亞洲指標性綠色醫院。
張善政強調,市立醫院不只是興建一座醫院,而是推動桃園從「治病」走向「健康」的城市轉型。市府將持續爭取中央支持,儘速完成核定與後續興建,讓桃園市民享有與人口規模相符的醫療保障,縮短城鄉差距,全面提升急重症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