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預售屋還在漲?專家打臉:「這特性」反容易大跌!2產品將成首波重災區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央行第七波打炒房以來,中古屋房價率先下修,但預售屋卻仍呈現上漲態勢,直至今年第二季的國泰房地產指數呈現單季小幅修正0.25%,才終結再創新高。業者多數觀點是「建商能撐就撐」、「營建物料上漲難降價」等,但專家直言,台灣房市正邁入「價值重估」階段,預售市場正面臨融資收緊與風險擴散的雙重壓力。
 
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調查,第二季全國房價季跌0.25%、年成長8.93%,七都新推案價格呈現「漲跌互見」,跌幅最深的是新竹縣市季跌5.93%,其次為高雄市下跌4.59%、台中市2.11%以及台南市修正1.59%
 
預售屋並非不會下跌的產品,現在正面臨資收緊與風險擴散的雙重壓力。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房市、街景。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協理陳孟筠指出,除了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外,外部經濟環境也加重房市風險壓力,當前台灣房市正邁入「價值重估」階段,長期仰賴資本利得與預期心理支撐的預售市場,正面臨融資收緊與風險擴散的雙重壓力,缺乏真實需求支撐的區位與產品,將成為這波價格修正的首波重災區。
 
在風險擴大階段,她建議,第1、投資者應減少題材導向思維,轉而重視產品現金流表現、區位機能與實際使用價值,並強化資產配置彈性與風險控管。第2、自住族群應聚焦於「總價負擔能力」、「貸款穩定性」與「生活機能契合度」,避免將購屋視為投資升值工具。
 
第3、開發商應調整推案策略與產品定位,著重回應客戶的真實居住需求,並強化資金調度與風險管理,避免在市場修正期承擔過高的風險。
 
房市專家、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提到,預售屋就是房市多頭期,被視為領漲房價的產品,尤其許多低首付建案,買家交屋後轉手就可享受大幅增值的財富效益,近年讓不少投資客趨之若鶩,但目前銀行緊縮階段,買氣若持續低迷,的確有鬆動修正的風險。
 
陳孟筠提醒,台灣住宅市場長期以預售屋作為主要銷售模式,多數建商仰賴預收款作為週轉資金來源,但在高利率環境與金融監理趨嚴的當下,加上現階段房市正處於由「高槓桿、預期導向」轉向「產品實用、價值導向」的時刻,預售機制的財務脆弱性也正在被放大。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