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央行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打炒房,並緊盯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房市短時間就走冷,不論中古屋、預售屋都受到影響,買氣大為滑落,房貸也緊縮,這陣子出現預售屋解約現象。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理事長、中泰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鐘少佑所長分析,在房貸、土建融都限縮之下,不少小建商已苦撐一段時間,雖然房市走弱、房價略為下修,不過預售屋解約量「仍是有限」,預期不會出現失控局面。
因資金多、購屋自住與置產需求大、利率仍屬低…等因素,這幾年國內房價增幅頗高,加上新青安助攻,帶動房市熱度,但也頻發生炒作亂象,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升高,因此央行去年下半年就找來多家國內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喝咖啡」,針對信用資源集中在房地產的情形必須要改善,央行對於監督銀行的不動產貸款自主管理及改善,會每季仔細去審視與評估,並持續到今(2025)年底,盼銀行信用資源不要太集中在房地產。
鐘少佑說,央行信用管制一出、房貸限縮,貸款成數大減,這陣子甚至出現就連新青安貸款都要排隊一段時間的現象,政策調控與買氣弱,造成房市信心不足,「量縮價微修」,近期確實出現預售屋解約的情形。
不過鐘少佑觀察表示,目前預售屋解約部分,判斷「解約量仍是有限」,並不會失控,因為大多數買方還是為自住買盤,就算房價略下修一些,「自住需求民眾還是會吃下」,且當時自住客群購買預售屋時,多數已評估好自身的負擔力,且又是自住剛需,並不會輕易解約。
至於一些投機客因對於市場敏銳度高,嗅到市場不對勁,「早已拋貨出場」,鐘少佑指出,目前還留在市場的投資置產客,多是口袋深、財務實力較強的人,就算手上握有數間房子、預售屋,手中物件可以放著或出租,並不會有資金及拋售壓力。
反倒是房市反轉、買氣降溫、房貸與土建融都緊縮之下,一些建商的確過得苦。鐘少佑說,這一年多來,其實很多小建商都是在苦撐,像是央行調整購地貸款規範,規定「一定期間」內要動工興建,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餘屋貸款也大降至3成、無寬限期,加上限貸令出現、土建融難貸,營建成本又升高,房市買氣不振,不少小建商壓力確實大,撐不下去的就收掉,還能撐的建商只有小心謹慎、審慎評估推案與銷售策略。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