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鼻塞、夜間難入睡 就醫診斷發現「都塞住了」

 

患者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狀態。(圖/朱峻緯醫師提供)
患者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狀態。(圖/朱峻緯醫師提供)

50歲的小婷(化名),因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多年前曾接受過傳統內視鏡鼻竇手術,本身也有長期氣喘需要常規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近年來由於鼻息肉復發鼻塞越來越嚴重,導致夜間入睡困難,白天精神不佳,嗅覺也越來越差。於是決定就醫,告知感覺鼻內幾乎都塞住的困惱。

在追蹤了鼻內視鏡與鼻竇電腦斷層及抽血檢查後,與醫師詳細討論下,小婷決定接受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鼻竇手術,並於術後開始搭配生物製劑治療。術後小婷恢復良好、無副作用,原本的鼻塞症狀已大幅改善,重拾暢快呼吸,嗅覺也恢復正常,生活品質及睡眠品質都明顯改善。

北市聯醫發布衛教新聞稿,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常規治療方式包括抗生素、鼻腔沖洗、類固醇鼻噴劑、口服類固醇及手術治療,然而有些病人接受常規治療效果有限,需要多次接受手術,或是手術後仍無法有效改善嗅覺喪失或鼻涕倒流等問題,就可以考慮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鼻竇手術。

3D立體定位導航手術示意圖。(圖/朱峻緯醫師提供)
3D立體定位導航手術示意圖。(圖/朱峻緯醫師提供)

另,生物製劑是近年來新興治療方式,適合用於曾接受過常規治療、症狀明顯影響生活品質、且具有第二型發炎特徵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之成年病人。他說,第二型發炎反應在過去被認為是造成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的重要成因,近期也發現它與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息息相關,而目前用來治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生物製劑都是針對發炎反應的重要激素進行抑制,因此可以有效改善嗅覺喪失、鼻涕倒流、鼻塞等症狀,也有機會減少需要再次手術和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

朱峻緯說明,目前各種生物製劑的作用機轉不同,因此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也有所差異,比較常見副作用包含頭痛、鼻咽炎以及注射部位反應等,不過一般來說副作用都不算嚴重。隨著上述新發展,醫師在治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上有越來越多新的武器,讓病患在治療上也有了新選項。但患者仍須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僧多粥少?北市成交戶數「大減近3成」恐釀房仲倒店潮 專家這麼說
肝基會31週年!許金川憶「特權疫苗」被傳訊:好險我不像柯P一去回不來
台大分發1427名額滿招!全國最強5高中出爐 「這私校」錄取41人最多
痛得要命!醫:3大慢性病患罹「這疾病」風險高2倍 嚴重恐中風、腎衰竭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