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政府為了協助青年買屋成家,陸續推出一般首購方案與新青安房貸,然而為了防堵投機客利用政策炒房,也有配套措施要求借款人簽署「自住切結書」,原是立意良善要兼顧首購族安居及防止炒作,但卻讓部分人擔心若是居住需求出現變動,會永遠喪失出租的彈性。專家則認為政策從核心便出現矛盾,亟待改善。
臉書粉專「賣厝阿明」表示,新青安貸款之所以能提供最高1,000萬元額度、40年貸款年限及5年寬限期,並享有政府補貼1.5碼的利率優惠,正是基於「協助真實居住需求」的前提。若購屋者未來違反切結內容(如出租或未實際居住),銀行有權終止利息補貼,追回已撥補的利息,甚至重新核定貸款條件。

雖然制度本質是為了區分「自住」與「投資」的防火牆,但卻過於僵化未考量民眾人生階段的變化需求,例如工作調動、家庭結構改變、照顧長輩等。在A地購屋後,因職務調動需搬至B地,原房屋若不能出租將造成雙重負擔。單身時購買兩房,結婚生子後需換屋,舊房若限制出租反而增加經濟壓力。或是為照顧年邁父母暫時同住,原有房屋空置卻不敢出租。
賣厝阿明直言,儘管買房是為了自住,但誰能保證未來5年、10年都不會改變居住安排?關鍵在於現行切結制度矛盾,將「防堵投資」與「限制生活彈性」混為一談。
賣厝阿明指出,要改善此制度,可從兩方面著手:
1. 合理事由豁免:
允許因工作調動、照顧家人等正當理由申請豁免,而非一律視同違約。
2. 轉換機制:
讓購屋者在特定條件下可補繳利差,將貸款轉為一般方案,兼顧政策公平性與民眾需求。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