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醫建議這些海鮮少吃 遠離塑膠微粒

 

醫師提醒避免食用帶殼海鮮的消化道內容物,選擇去內臟魚類或小型底層魚更安全。(示意圖/PIXABAY)
醫師提醒避免食用帶殼海鮮的消化道內容物,選擇去內臟魚類或小型底層魚更安全。(示意圖/PIXABAY)

近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塑膠微粒議題更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隱憂。最新研究指出,這些看不見的微小顆粒可能是加速人體老化的重要推手。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提醒,塑膠微粒一旦進入人體,難以像塑化劑般透過排汗或排尿排出,還可能破壞腸道菌叢、惡化消化功能,進而危害整體健康。他特別建議,避免食用帶殼海鮮如蚵仔、淡菜,應多選擇去內臟的魚類或小型底層魚,以減少塑膠微粒攝入風險。

張適恆在其YouTube頻道中指出,最新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可能與人體老化及多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南韓2024年的動物實驗指出,這些微粒會累積於老鼠脂肪中,導致脂肪生成障礙並加速老化進程。急診科醫師張適恆補充,臨床上許多腸躁症、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體內,也能檢測出高濃度塑膠微粒,範圍涵蓋肝臟、血栓、心肺、性腺與腎臟,顯示其對健康威脅不容忽視。

張適恆指出,塑膠微粒會干擾細胞功能,甚至可能影響基因運作,對人體造成長期傷害。他建議民眾日常可透過四種方式降低風險:首先,飲用與烹煮用水應先過濾,濾水壺能去除逾九成微粒;其次,避免食用帶殼海鮮的消化道內容物,選擇去內臟魚類或小型底層魚更安全;第三,居家應定期清潔地板與地毯,避免吸入含微粒的灰塵;最後,減少使用塑膠容器,尤其避免加熱食物時使用塑膠包裝,外食時最好自備可耐熱的非塑膠餐具。

他強調,雖無法完全避免塑膠微粒暴露,但透過日常習慣的調整,仍能大幅降低潛在危害。

▼【張適恆醫師】塑膠微粒並不打算跟人體和平共處,他們在體內到處累積,並且引起嚴重疾病(影片來自YouTube-張適恆醫師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台中男酒醉大鬧派出所!當員警面前脫褲排泄…「拿屎抹臉」下場慘了
台中車禍驚見「倒插奇景」!轎車迴轉撞上女騎士…機車「倒頭栽」畫面曝
彰化綠色隧道撞死人!「77歲追撞72歲」雙翁慘摔…1人無生命跡象傷重亡
60年一次「乙巳青蛇年」!農曆7月鬼門開…4生肖財運大爆發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