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55 歲職業駕駛詹姓男子,過去有偏頭痛病史,頭痛時吃止痛藥即可緩解,但近三個月頭痛反覆發作且藥物無效。今年六月,他至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慢性頭痛特診」就醫,經神經內科王星翰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確診為鼻竇炎引起頭痛,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
鼻竇發炎合併頭痛 症狀常與其他頭痛混淆
詹姓患者回憶,就醫前三個月曾感冒,雖已治癒,但隨後出現額頭部位悶脹、頭痛,發作時間不固定,因工作忙碌僅服用止痛藥緩解,停藥後又復發。醫療團隊依其病史及症狀,安排鼻竇 X 光檢查,結果顯示左側鼻竇腫脹發炎。治療一週後頭痛大幅減輕,一個月後完全改善,生活與工作皆恢復正常。
慢性頭痛原因多元 影像檢查助釐清病因
王星翰醫師指出,「慢性頭痛特診」收治患者頭痛原因包含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若症狀不典型,會搭配鼻竇影像檢查協助診斷。鼻竇炎引發的頭痛常見於有感冒病史者,需辨別與其他頭痛型態的差異,避免延誤治療。
鼻竇炎常見於濕熱環境 症狀影響生活品質
王星翰醫師表示,台灣因空污、人口集中及濕熱氣候,慢性鼻竇炎患者約 3–6.4%,約有 100 萬人受困於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嚴重者影響嗅覺與睡眠;青少年患者甚至可能因專注力下降、缺課影響學習。
及早就醫治療鼻竇炎 有助緩解頭痛與不適
鼻竇炎治療包含消炎藥物、鼻腔沖洗及抗生素,並應保持通風與良好衛生,遠離過敏原有助預防。王星翰醫師提醒,若頭痛治療後仍反覆發作,應尋求神經內科專業評估,釐清病因後對症治療,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128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