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當「偏見監察人」成為審查者:從 CBS 事件看新聞自由的險境

在世界新聞史上,充滿了媒體與政治權力交鋒的時刻。但 2025 年夏天,CBS News 的處境卻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新聞機構不再只是被批評,而是被迫接受總統直屬的「監察制度」。這不僅是 CBS 的問題,而是新聞自由在美國民主體制下能否存續的警訊。

CBS 的新枷鎖

在一篇由美國前 CBS 資深主播丹·拉瑟(Dan Rather)與 Team Steady[1]掛名撰寫,名為〈偏見?還是胡扯?CBS 新聞的又一次打擊〉(Bias or Just BS? Another blow to CBS News)[2]的文章中指出,CBS 的母公司 Paramount 在與川普的交易中,不僅支付了 1600 萬美元的「和解金」,還同意設立一名「偏見監察人」(bias monitor),直接向川普報告。這名監察人將負責審查新聞報導中的所謂「偏見」,並與新任總裁一同檢視相關投訴。換言之,這等於在 CBS 內部設立一個「政治審查員」。

「偏見」原本是指不公平地偏袒某一方,但在極右派語境裡,卻成了「任何不合我意的新聞」。這樣的定義,讓新聞專業無從立足。Paramount 一方面宣稱要「呈現多元觀點」,另一方面卻取消多元、平權、包容(DEI)計畫[3]。實際上,他們想要的「多元」只是川普式保守觀點的壟斷。

新聞自由的滑坡

CBS 長期以來都是美國公共辯論的重要場域,《60分鐘》與《CBS晚間新聞》曾是調查報導的標竿。然而,當「偏見監察人」進駐,這些節目是否必須在播出前交由「川普人馬」審核?是否需要為明顯的錯誤訊息提供「平衡」的曝光?當恐懼籠罩編輯室,獨立新聞勢必受損。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將產生連鎖效應。當 CBS 被迫屈服,其他媒體是否也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在美國的新聞人心裡已經有一個新詞:「hall monitor」(走廊糾察),這是對「偏見監察人」的諷刺稱呼。當一個曾是記者夢想舞台的新聞組織,竟被政治交易與訛詐逼上審查之路,危機已不容忽視。

川普的謊言與「另類事實」

川普之所以要這樣掌控媒體,並非因為新聞有偏見,而是因為新聞報導了真相。根據《華盛頓郵報》統計,他在第一任期內平均每天說 21 次謊,四年合計超過三萬筆虛假或誤導言論。歷史學者 Douglas Brinkley 甚至直言他是「連環說謊者」。[4]

然而,川普與幕僚卻能將「謊言」重新包裝為「另類事實」(alternate facts)。這種顛倒黑白的語言策略,與福斯新聞(Fox News)的輿論操控相互呼應。對極右派而言,任何揭露真相的報導,都是「有偏見」的。換句話說,他們並不追求新聞公正,而是要求媒體「報導符合川普版本的真相」。

娛樂節目的受害者

不只新聞節目,連娛樂節目也成為打擊目標。川普政府已經多次點名攻擊《The View》、《South Park》,甚至《The Late Show》。尤其是 Colbert 的節目被取消,被認為與其對川普的批評有關。[5]當「審查」不再區分新聞與娛樂,而成為總統的情緒出口時,這不僅是新聞自由,更是文化自由的倒退。顯示川普的審查邏輯已經不僅限於新聞,而擴展為任何觸及他形象的文化表達。

CBS事件給台灣的啟示

對台灣而言,CBS 事件提供了一面鏡子。台灣同樣長期存在「媒體偏見」的爭論,政黨與支持者經常指控電視台、報紙或網路媒體「立場偏頗」。但若將「偏見」的定義交給執政者,後果將是媒體淪為政權的傳聲筒。

台灣新聞界過去也曾面臨政黨與財團的壓力,例如「反媒體壟斷」運動揭示財團併購如何影響新聞多元;公廣集團的財務與人事問題,甚或NCC委員的任命,也常被質疑是否真正獨立於政黨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社會對新聞自由的重視,往往與中國大陸的「新聞審查制度」成為明顯對比。 當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竟也出現總統直接干預媒體的情況,對台灣而言更是一記警鐘: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制度,媒體獨立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保障。

新聞專業的價值

Dan Rather 在文章中強調,多數記者並非政黨機器的一部分,他們懷抱的是「追求真相」的信念。新聞人或許會犯錯,但新聞專業的價值在於質疑權力、追求事實。當政治權力要求媒體屈從,社會應該挺身捍衛記者的專業與獨立。

在台灣,這提醒我們必須加強新聞倫理與媒體識讀教育,讓公民能區分「偏見」與「批判」,理解新聞不是為了迎合,而是為了揭露。唯有如此,媒體才能在政黨攻防之外,持續成為民主社會的監督力量。

CBS 的「偏見監察人」事件,揭露了新聞自由在民主國家也可能受到威脅。當「偏見」被政治化為審查工具,媒體就不再是第四權,而是政權的附庸。這不僅是美國的危機,更是所有民主社會的警訊。

對台灣而言,新聞自由雖然仍在,但在政治對立、媒體壟斷、數位平台衝擊之下,風險不容小覷。獨立新聞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記錄真相,更是民主能否延續的基石。正如 Dan Rather 所言,「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獨立的新聞。」

[1] Team Steady 是美國前 CBS 資深主播丹·拉瑟(Dan Rather)在 Substack 上經營的評論平台 《Steady》 的幕後編輯與寫作團隊,成員包括年輕記者、研究員與編輯。他們與拉瑟共同撰寫、編輯文章,提供資料調查與時事分析,並維繫讀者社群互動。署名「Dan Rather and Team Steady」代表文章出自拉瑟本人與團隊的合作成果,象徵這個平台不只是個人專欄,而是一個持續推動獨立、深度公共討論的集體工作。

[2] https://steady.substack.com/p/bias-or-just-bs?r=579hil&utm_campaign=post&utm_medium=email&triedRedirect=true

[3] 包容(DEI)計畫是指促進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與包容(Inclusion),致力於確保歷史上曾被忽視或歧視的群體,能在組織中獲得公平參與機會及受尊重的工作/生活環境。

這是一個整體框架,旨在透過制度與文化面的改變,達成真正的多元融合與公平對待的目標。

[4] 同註2。

[5] 同註2。在川普任內,他經常把批評他的新聞與娛樂節目都視為「敵人」,其中深夜喜劇主持人 Stephen Colbert 因頻繁嘲諷川普而成為攻擊對象,因此外界普遍認為 Colbert 節目的停播與川普政府的政治施壓有關。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