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榮禹報導】台灣正逐步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隨之激增,其中失智症患者,女性大於男性,然而肥胖、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樣也是高危險族群。根據衛生福利部與國衛院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率已達8%,也就是說平均每13位長者就有1人失智。響應「世界阿茲海默症日」,衛福部與國衛院日前攜手發布《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呼籲40歲起即為失智預防黃金期,需及早控制14項可控風險因子,其中不只講到失智症成因及高風險族群,也提及如何積極落實健康管理,有助於降低失智的發生。
系統整理風險因子 白皮書成防治里程碑
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由數十位國內權威醫學專家共同編著,預計今年底正式出版,全書以流行病學為基礎,整理失智症的主要危險因子,如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後認知障礙等疾病,並延伸至空氣汙染、感官剝奪、心理社會因素與生活型態影響,針對失智症防治提出政策建言,期盼這份成果能成為推動國家防治策略的重要里程碑。
高齡社會型態!應當注重失智危機
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失智研究與防治專家小組召集人暨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教授指出,中年期的肥胖及三高是最需關注的高風險因子,他強調,肥胖與糖尿病不僅是多種慢性病與癌症的根源,也是失智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40歲開始應注重健康管理,也要遵守「護腦五守則」:「顧腰圍」、「控血糖」、「壓不衝」、「脂不高」、「腎要好」,才能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
失智年輕化 長照3.0不再侷限
失智已經不再是老年人專利,近年來有著年輕化趨勢,為了減輕患者家庭的沉重負擔,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政府將於明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將長照3.0服務擴大至所有年齡層的失智症患者,第一階段已放寬外籍看護聘僱規範,第二階段將於2026年上路,服務將擴大至50歲以下的早發型失智患者,透過結合慢病管理與社區資源,確保每位需要的民眾都能獲得協助。
3C族不規律生活 小心失智找上門
有些民眾認為,過度依賴3C產品,會導致大腦的某些功能退化,如記憶力的弱化,專注力與思考力的減退,造成失智年輕化。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指出,目前沒有直接的相關依據說明3C會對失智症造成影響,他認為,現代的年輕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日常飲食不均、作息不正常,導致肥胖,引發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才是真正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的原因。如能正確使用3C產品,活化大腦思路,也可能成為維持腦部活力的方法之一。
國際實證在地行動 借鏡國際讓健康預防在地化
許惠恒副院長表示,國際間已將失智預防視為公共健康核心策略,借鏡國際經驗並透過跨國合作,有助於台灣防治藍圖。以享譽全球的芬蘭FINGER(預防認知障礙及失能的芬蘭老年人介入計畫)為例,成功經驗已擴及歐美與亞洲主要國家成為「全球FINGER計畫」,透過慢性病代謝控制、運動、飲食、認知社交刺激來預防失智。此外丹麥早已將失智症防治與照護列為國家計畫之一,目標在2025年成為友善失智症國家。日本自2019年推動《認知症施策推進綜合計畫》,將糖尿病等控管視為預防核心,以延後70歲長者發生失智症時間為目標。
積極控制好肥胖、血糖等高危險因子,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延緩相關問題提早出現。也希望透過這次《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的發布,讓更多民眾可以了解,讓更多民眾了解如何降低失智風險,共同打造健康的未來。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240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