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認識這位年輕人他叫劉獻隆,他是一位產品設計師,很熱愛設計字型,30歲那年,他發現台灣街頭招牌和海報文宣,常把很多字塞進有限空間,不然就是壓縮,不容易閱讀也缺乏美感,他又看到柏油路上「慢」「停」這些字體,又細又長卻能一目了然,於是他花了三年,設計「台灣道路體」,不少出版印刷品和廣告招牌都採用他的字型。他研究各國的馬路字型,發現各有風格,台灣是特別細長,最後他創造出9600字,一再改良、一共推出三代;他的故事也被放進高中的美術課本,讓學子知道設計這件事.從開創到完成,需要細微的觀察和全心的投入。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更多《鏡新聞》報導
復興鐵花窗工藝 曾文昌用雙手啟動街角革命 將鐵窗彎折成一幅畫|匠人之島
鑼聲響起成就無悔人生 千鎚淬鍊創「音階鑼」 吳宗霖堅守銅鑼技藝|匠人之島
全台唯一手作竹篾燈籠 唐家父子守護「光明」|匠人之島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