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腸病毒重症已奪8命!伊科11型來勢洶洶 疾管署:幼童是高風險族群

6e4155e7bf2ee9295febf5fee6accbfc l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疾管署在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個案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因低體溫送醫急診,檢查發現合併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以及代謝性酸中毒,呈現疑似敗血症徵候。

雖然立即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情並未改善,最終於隔日不幸過世。檢驗結果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所導致的重症。

門急診就診趨勢 顯示疫情緩步上升

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第37週(9月7日至9月13日)全台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8,313人次,較前一週的7,786人次增加6.8%。近4週的實驗室檢測顯示,社區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與克沙奇A6型。

截至目前,今年國內累計1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6例中,有13例為新生兒確診,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已有7例不幸死亡。

疾管署提醒,伊科病毒11型已成為新生兒感染重症的主要威脅,呼籲家長及醫療人員務必提高警覺。

開學後傳播風險提升 須防止群聚感染

疾管署指出,隨著開學,學童之間的密切接觸提高了病毒傳播風險。家長、教師、托育單位及產後護理之家都必須加強防護措施。疾管署呼籲,每個人都要注意衛生習慣,特別是在「進食前、接觸嬰兒前、擤鼻涕後、如廁後、就醫前後」等五個關鍵時機,務必以肥皂正確洗手。

孕產婦與照護機構 列為防疫重點

此外,準媽媽在產前應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通風不良場所,並減少與有症狀人士接觸。疾管署提到,若於分娩前14天內出現發燒、呼吸道不適或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醫療院所也須詢問孕產婦及同住家人近期是否有疑似症狀,以利及早處置。同時,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也要落實訪客管理與感染控制,降低病毒進入的風險。

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群 有疑似病症需提高警覺

疾管署表示,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可能表現為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下降、吃奶量減少等症狀,病程發展快速,若延誤治療,可能進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嚴重威脅生命。家長一旦觀察到異常,必須儘速送醫。

5歲以下幼童是腸病毒重症的主要高風險族群。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需持續觀察健康狀況。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或麻痺、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都是重症的警訊,應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治療,以降低併發症與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

再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疾管署急呼籲「有這些症狀」需警覺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新增2例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注意重症前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259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