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育嬰留停女性仍佔75% 蘇俊賓籲政院做「這件事」

384135 scaled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建議政院將「男性育嬰留停」比例及日數,納入少子化政策推動的重要指標。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會今(18)日討論「好孕三方案」,包含擴大生育補助、加碼人工生殖補助及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因應少子化挑戰,除了提高各項生育補助外,現階段的就業環境,是否讓有生育意願的家庭真的沒有顧忌是關鍵。

蘇俊賓指出,在職場上,尤其是女性,一旦肩負了照顧家庭的責任,職涯往往充滿挑戰,從已公布最新的台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統計來看,超過30歲後下降明顯,一路從近89%下降到28.1%,台灣女性年輕族群的勞動參與率其實高於許多國家,但是到了中、高齡,則遠低於南韓、新加坡、香港、日本。顯示在台灣女性有相當高的比例在超過30歲之後,因為育兒需要而離開職場,而留在職場的,也因為職場環境的挑戰,沒有生育意願。蘇俊賓以統計結果來說明現況,「只有放棄育兒或者放棄工作兩個選擇,顯示就業環境的不友善。」

蘇俊賓呼籲整個計劃應該納入支持職場上更多有意願生育的家庭,尤其是女性從業人員的支持計劃,鼓勵更多女性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夠在職涯有更好的表現和晉升渠道。

蘇俊賓也提到,「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上的設計,是職場上的爸爸媽媽都可以申請,但實際申請者中,女性佔將近75%,這已經是這幾年努力推動家庭照護平權,中央地方政府鼓勵男性也申請育嬰留停後的結果,前幾年甚至超過八成,也證明目前家庭的主要照護者,女性承擔的比例還是遠高於男性。

蘇俊賓建議,政院將「男性育嬰留停」比例及日數,納入少子化政策推動的重要指標,鼓勵更多職場父親願意投入家庭照護,扭轉職場與家庭的刻板印象,「當有一個爸爸申請育嬰留停,可能就代表有一個媽媽生育後仍可以在職場發揮。」對於鼓勵在職場有好表現的女性願意生育絕對是正面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也應該合作,共同改善現在職場中女性負擔養育責任比重過高與一旦生育面對職場天花板限制的困境。

蘇俊賓表示,近10年來育嬰留停津貼初次核付件數由104年的9萬2342件逐年略增至10萬618件,但值得關注的是女性申請件數是下降的,由7萬7399件略降至7萬3561件,男性則由1萬4943件大幅成長至2萬7057件,顯現在現有的補貼誘因與職場後續的發展拉鋸之下,目前的機制對於職場媽媽的誘因有限,許多媽媽在請假之前也會多所顧慮,育嬰假後回歸職場是否職涯發展會受到限制。

男性育嬰津貼申請的部分,主要是受惠於110年勞動部修正「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原規定每次育嬰留職停薪期間以不少於6個月,為鼓勵雙薪家庭父母共同陪伴子女成長,放寬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之彈性,如有少於6個月之需求亦可提出。

蘇俊賓指出,修法後男性育留停件數更是由1萬7503件在一年內提高到2萬5130件,顯示在「六個月以內的短期育嬰留停」對於職場中的爸爸們有一定程度的接受度,這是好的開始,但短期的申請,有助於舒緩媽媽在家庭的壓力,但對於有生育計劃的女性,職場環境是否因此有改善,後續還要再檢驗。

蘇俊賓也建議,對於鼓勵男性參與家庭照護及營造友善托育環境的企業,應透過計畫性政策加強與企業合作,例如辦理「父親育兒友好企業認證」,針對積極實施父親育兒友好政策的企業,提供友好企業認證。另外推動公共場所設置父親育兒設施與育兒空間,讓父親在外出時有適當的空間來照顧孩子。中央、地方一起來推動公共空間友善、鼓勵企業辦理。

針對蘇俊賓所提,政務委員陳時中回應表示,男性申請育嬰留停時間越長,成本越高,越短則會願意申請,後續將會朝這個方向鼓勵男性參與家庭照顧。對於職場友善方面,小型企業將透過補貼、大型企業也將合作推動友善職場標章來鼓勵,營造完善的企業托育環境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